于是,這里又成了馬賊的巢穴之一。
在孫秀榮十五歲那年,當他與楊守瑜一起來到此處尋找合適的木材時便遇到了一伙馬賊。
說起蔥嶺馬賊,多半是確實走投無路了才會選擇這里。
這其中又有兩大來源,一處自然是被大唐打散了的突厥部落,一個是上文說過的象雄王國的遺民,在百年前,象雄王國是一個強大的部落,按照史籍記載,竟有勝兵**萬,可想而知這至少是一個有著**萬帳的大部落,被松贊干布滅亡后,部落丁口大減,但至少也還有四五萬帳,這樣的部落,又與吐蕃差不多的語言、風俗,松贊干布自然不放心讓他們繼續待在故地。
與中原王朝一樣,他施行了分化、摻雜等策略,當吐蕃人滅亡吐谷渾、黨項羌后,王國將一部分象雄人遷到了青海,而將一部分黨項人、吐谷渾人遷到了象雄故地(后世阿里地區)。
這只是其中一個策略,在以前的象雄王國,往上推三代,最開始一帶的國王姓聶敘,后來被瓊布氏奪國,不過再后來聶敘氏又上臺了,最后一代聶敘氏上臺后自然極為仇恨瓊布氏,此時的他們尚處于極為兇蠻殘忍的原始奴隸社會,每一年,他們會將留在象雄故地的瓊布氏抽出一些人來進行活祭。
活祭完全是按照苯教的儀式來的,種種血性殘忍之處這里就不贅述了。
當吐蕃人滅亡聶敘王朝后,最高興的自然就是瓊布氏家族了,吐蕃人也樂得大幅拔高瓊布氏家族的地位,讓他們同吐谷渾、黨項羌酋長一起掌管象雄故地,瓊布氏又掌權了自然會對聶敘氏采取瘋狂的報復,血腥殘忍之處恐怕還勝從前。
加上吐蕃人但凡掌管某地,明面上該地的牛羊馬匹、田地收獲的六成都要歸中央,加上各大酋長的盤剝,高原上的象雄人、吐谷渾人、黨項羌人妥妥的處于水深火熱之地,這種盤剝一般人肯定消受不了,此時,宗教信仰便出來了。
作為以前的王族,聶敘氏也不會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待瓊布氏的報復,由于阿里地區廣袤得很,一開始他們就四散逃亡,最遠的還逃到了他們認為的苯教肇興之地波斯,作為中間的蔥嶺高原自然也有他們的身影。
不但有,還是聶敘氏王族的嫡支。
火龍駒撒開蹄子在通往瓦罕谷地的道路上奔跑起來,沒多時便來到了那處山林所在,孫秀榮仔細打量了一下周圍,見沒什么動靜,便從身側的胡祿里抽出了三支響箭。
“咻!咻!咻!”
連續三支響箭射向了瓦藍的天空,當它們落地快要落地時,孫秀榮策馬將其接住了。
此時,在樹林里,有一雙陰沉沉的眼睛正盯著他。
半晌,隨著樹林一陣騷動,從那里奔出來一隊人馬,只見那些人都披頭散發,一幅典型的吐蕃人面目,都穿著獸皮大衣,騎著長著濃密毛發的吐蕃馬,最為醒目的是一色的白色、圓錐形的高帽,高帽的正中都繡著一朵蓮花,蓮花的兩側則是兩個卍字——卍字,正是苯教的標志!
人數約莫七八人,當中一位面色微黑,年紀與孫秀榮差不多,興許是常年待在高原上,微黑的面上帶著一些皴裂的紅色,面龐瘦削,身材中等,眼睛略深,鷹鉤鼻。
孫秀榮見到這些人后,一邊緊張地戒備著,在找尋一旦事有不濟趕緊跑路的最佳途徑,一邊面上卻掛著微笑。
“丹樨王子,久違了”
他竟然說著一口流利的象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