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后,一行人終于抵達了于闐鎮。
剛剛抵達時,正值城里鐘鼓聲齊鳴之時,時間來到了酉時中刻(晚六點),一輪巨大的夕陽在西邊的沙漠上搖搖欲墮,但此時正好掛起了一大陣風沙,導致夕陽周圍好似火焰迸發一樣,景色蔚為壯觀。
驛道上,估計不是襖教徒便是摩尼教徒,見到這種奇觀后禁不住跪下來頂禮膜拜,連一向不信奉任何宗教的孫秀榮也停了下來。
在于闐城的西側,喀拉喀什河的西岸不遠處有一座小山,與整個漠南(圖倫磧以南,也就是后世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南)的一馬平川的綠洲景色大相徑庭,這座小山突然在城池西側出現,顯得十分突兀,而在郁郁蔥蔥的小山上一座佛寺掩映在樹木中,內里不時有陣陣梵音傳來,蒼茫的沙漠,綠洲,狂風卷起的沙塵烘托出火焰包裹下的碩大夕陽,讓人頓覺如夢似幻。
“阿彌陀佛”
小山下,一大群身穿袈裟的僧人們正在那里嚴陣以待,孫秀榮等人一開始了還以為是來迎接他們的,但他們經過時,人家似乎連點頭示意也沒有,自然是純粹想多了。
孫秀榮心中一動,他扭轉馬頭向后一看,頓時發現了端倪。
風沙中,有兩個僧人從那里鉆出來了,由于視線的關系,他們似乎剛剛從火焰烘托下的巨大夕陽中走出來一般。
難怪這群僧人此時齊齊唱出了“阿彌陀佛”四字,阿彌陀佛即無量壽佛,無量壽佛據說有無量之光,以及無量之壽,僧人們見到這種罕見的景象,自然心有所動,于是便唱出來那四字。
孫秀榮定睛看去,這些僧人大多是漢人,但也有胡人,甚至有他印象中后世印度人的面孔。
“難道眼下佛教人士的交流竟然昌盛到如此程度?”
正想著,西邊那兩人越走越近,此時,除了楊守瑜,段秀實、李嗣業似乎也都停了下來,孫秀榮暗忖:“段秀實面相溫和,恰似一個心懷慈悲的佛教徒,而一旁的李嗣業倒像一個伏魔金剛”
正想著,段秀實的聲音響起來了。
“孫郎,前面過來的兩人人中,前面那人是此處寺廟的主持,法號不空,他是天竺人,坐海船來到大唐,曾受到我國皇帝的接見,眼下正在于闐、疏勒一帶傳教,這座金剛寺便是他化緣修建起來的,于闐國王、疏勒國王、焉耆國王、龜茲國王以及節度使府都出了人力財力,千萬不可怠慢了”
“不空?”
孫秀榮有些懵懵懂懂。
“其法號全稱是不空三藏法師,對佛家經典極為精通,他從天竺帶過來的佛經數量巨大,翻譯成漢文后對玄奘法師的佛經又進行了完善,實乃莫大的功德”
沒多久,那兩人便來到了小山腳下,段秀實、李嗣業以及一眾于闐鎮的跳蕩營少年似乎對他們十分熟悉,紛紛上前拜見,瞧段秀實和李嗣業的神色,確實十分虔誠,渾沒有半點做作跡象。
那位不空三藏法師年約三十許,留著胡子,一看就是印度人的模樣,而在他的身側卻有一位身材幾乎與李嗣業差不多的高大和尚,其面目是胡人模樣,左手牽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右手卻握著一桿閃著金色的金剛杵,面相猙獰,不過看向不空時卻恭敬溫順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