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鎮守使府的外行官,品級與鎮將相同,從七品下,按照大唐規制,每年本來有二十貫薪餉,七十石奉料,二十貫仆役錢,三百五十畝職田,你也知道,這里不比內地,田地、歲入偏少,還要大量駐軍防夷,府庫也十分吃緊”
“故此,我與鎮守使商議過后,每年給你三十貫,奉錢、仆役錢都在里面了,糧食五十石,其中小麥二十石,稻米十石,粗糧二十石,職田倒是有,都是上好的種子田,你看如何?”
孫秀榮暗道:“乖乖,一個小小的外行官竟有如此多的俸祿,而在文官里,若是沒有家世的話很難往上爬了,但武官就不同了,只要有戰功,升的還是很快的,難怪有如此之多的人愿意‘投筆從戎’”
而眼前王滔還是進士,竟然也愿意到安西來從軍,可見這里在晉升、俸祿方面一點也不比內地差,甚至還好一些。
“多謝王宣儀”
回到前院后,孫秀榮原本計劃立即在與他一屆的牙兵里挑選一位隨從,但最后還是忍住了,“若是元豐、聶峰等人在此就好了,兩人與一人又有什么分別?這些人都不知根知底,沒有長時間相處,陡然選中了也存在偌大的風險”
于是,他在楊守瑜的協助下將自己的物品、銅錢又搬到了胡區的那處小院,剛到那里,大門就打開了,出來了一對漢人夫婦,年紀約莫四十上下,都是老實巴交的模樣。
“是孫郎嗎?”
孫秀榮點點頭,那男人說道:“我原本就是在這里負責灑掃諸務的,以前五日灑掃一次,今日得知郎君過來住了,便搬過來了,我姓楊,行二,今后郎君叫我楊二好了,這是我的娘子”
孫秀榮心想:“就算邊令誠有財有權,使用奴仆也是有規定的,安西之地,漢人絕大多數都是府兵,再就是從內地調遣過來的野戰軍,最多有一些軍官家屬,對了,還有一些被發配到這里種地、服侍軍卒的犯官及其家屬,彼等從事一些洗衣做飯、喂羊喂馬的活計,但也脫不了奴籍,在這里想要找到一些奴仆談何容易?”
便問道:“你等來自何處,為何來到這疏勒鎮?”
楊二說道:“回稟郎君,我等老家是太原人,來到這里已經幾十年了,前不久脫了籍,但這里已經沒有了多余的田地了,又無法回到原籍,只得給大戶人家……”
孫秀榮點點頭,“那你等就在前院住下吧,這里有十貫錢,日常一應用度都在這里面開銷,對了,以前你等每年負責灑掃,一年下來所獲幾何?”
楊二說道:“兩三貫,不少了”
孫秀榮說道:“今后,你等每年可以在我這里拿五貫錢,對了,你等沒有兒女?”
楊二說道:“我有一兒,才十五歲,在衙將家里當使喚小廝”
孫秀榮心里一動,“能否將其叫到這里來瞧一瞧?”
楊二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孫秀榮知道他有難處,便說道:“那就算了,等我閑下來了再見也不遲”
楊二夫婦趕緊點頭稱是,拿到十貫銅錢后,夫婦倆立即在廚房里忙開了。
在二進里,楊守瑜埋怨道:“大郎,你倒好了,一個人住這么大的房舍,我可慘了,一個人住在馬廄旁邊,還要面對一堆趾高氣揚的牙兵……”
孫秀榮阻住了他,沉聲說道:“這都是鎮守使一早就安排好了的,先安頓下來再說吧,等停當了,我同王滔說一說,看能不能將你阿耶弄到這里,無非是補一個‘因傷殘提前退伍的手續’,到時候就由阿耶來當管家,你就在鎮守使府里當差,一切要少說多做,我看夫蒙鎮守使對你不錯,先干一段時間再說吧”
楊守瑜一向以孫秀榮馬首是瞻,見他如此說也只得打住了。
幾日后,耿思都到了,與此同時,疏勒鎮來了一人,卻是因為戍期已到,從胡弩鎮回到疏勒鎮的騎兵伙騎兵李進才,那位一開始與孫秀榮鬧翻后來又老實了的“李林甫遠房侄子”李繼勛的跟班,孫秀榮見到他后心里一動,此人是騎兵出身,雖然武藝、騎射一般,但作為隨從卻是再合適不過,在征詢李進才自己的意見后,重新給他辦了文牒,讓他成為自己的助手,這下他這位專門跑拔汗那國的外行官的兩名隨從就滿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