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缺口就出現了,逐漸形成連鎖反應,最后缺口越擴越大,乃至崩潰。
但在孫秀榮的體系下,最膽怯的人在與群體幾乎同時做出刺擊的動作時也會變成膽氣橫生之人,若是身邊正好站著一位強悍之人那就更是如虎添翼,假若正好刺殺了一人,見過血后他也很快就成了強悍之人。
孫秀榮孫秀榮的少年兵雖然還是“少年”,但游牧部族的少年,到了十五歲的年紀基本上成丁了,不說打仗,尋常在放牧牲畜時也會遇到狼群,若沒有一定的能力,牲口群指定會被狼群全部吃掉,故此,他們比中原少年還是強上一些。
一抹伴隨著慘叫的亮光過后,矮墻后面又平靜了,由于后面第二排的人已經被刺下了矮墻,前面扛著大盾的人想要進行第二撥攻擊便只能扔掉大盾,用手中的短刀與少年兵手中的長矛相對。
他們也是這樣做的,看來都摩度之前還是有演練的,這些扛著大盾的人明顯比第二排端著長矛的人更加悍勇,當長矛兵被刺倒后,他們也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就貓著腰將大盾斜靠在矮墻的中間,讓大盾變成了一處可以通行的橋梁,然后退后幾步,各自拿著一把長約三尺的彎刀從橋梁上沖了上去!
與剛才的長矛兵不同,當他們在矮墻上探出身體時,用手中的彎刀橫掃了一下,這一次,他們的策略稍微奏效了,少年兵中有的長矛被彎刀掃中了,但當一百名少年兵的長矛同時向左上方刺出時,當中一兩個被掃中無關大局,這一次,所有在矮墻上探出身體的大盾兵依舊無一例外全部被刺殺!
像這樣的攻擊也就是一錘子買賣,考驗的就是雙方的耐心和膽氣,若還是在以前,都是捉對廝殺的話,這樣的戰斗恐怕要進行很長時間才能告一段落,但在孫秀榮的訓練下,他的少年兵在兩個照面就將敵人擊退了!
見到這一幕后,不光是孫秀榮,所有的少年兵都長舒了一口氣,矮墻外沒有來得及冒頭的粟特兵也退了回去,每面矮墻后面是兩百人,一個照面之下就有大約一半人失去了戰斗力,剩下的人自然心膽俱裂,沒有任何理由再堅持下去,因為率先冒頭的肯定都是勇悍之輩,他們都不行,遑論其他?
孫秀榮又下達了命令。
他將守在矮墻后面的士兵中原本屬于耿思都中營的人重新匯聚起來了,每一面五十人,人手一把單弓弩,而前面手拿長矛的士兵第一排則變成了八十人,第二排七十人。
他顧慮的是,當地人第一撥攻擊失敗后,肯定不會再傻乎乎地湊上來實施第二撥同樣的攻擊,肯定會有新花樣的,而在當下這個世界,所謂的新花樣,無非是兩樣。
其一,改變平均用兵的方法,將最為勇悍的士兵集中在某一側實施重點攻擊,這個法子對于孫秀榮來說也沒什么大用,當擊退第一撥進攻之后,所有的人都明白了,在這種高度機械化、同一化的刺擊下,饒是你有再高的武藝也白搭。
其二,用弓箭的拋射對進攻士兵進行掩護,孫秀榮估計敵人會面用這一招,便有了重新將中營匯聚起來以便快速應對的命令。
但事情卻不是孫秀榮所想像的那樣,敵人依舊派出了第二撥攻擊部隊,與第一撥一樣,很快就鎩羽而歸,然后是第三撥,結果同樣如此。
看來,敵人的將領根本沒有將粟特兵的性命放在心上,第一撥逃回去的粟特兵的訊息也沒有完全反應到突騎施人將領的耳朵里。
在他們的眼里,粟特人孱弱、怯戰才是主要原因。
從外面己方陣地抵近到矮墻附近,加上攻擊、不敵、敗退,每一波進攻大約需要小半個時辰,三次進攻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時辰,這倒是都摩度沒有想到的。
這下他的眼睛有些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