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哈有些意興闌珊地帶著五百重兵營進入到山谷之中。
隆冬的吉扎克山谷清晨飄著些許薄霧,在風勢的吹拂之下在山谷間飄來飄去,就好像山間的云彩一般。
這樣的景象,蘇哈以前在伊麗河中游地帶經常見到,這一帶的景象也與伊麗河中游十分相像,讓他一時想起了自己的“故鄉”。
雖然他從他舅舅薩哈連嘴里得知他們弓月部一開始的故鄉是在大唐以北的漠北,但從小在伊麗河一帶長大的他還是將那里當成了他的故鄉。
作為一個帶著鮮卑、靺鞨甚至部分高句麗血統的混合部族后代,蘇哈幾乎融合了這幾個部族里“勇士”的所有特點。
鮮卑人善于騎射,靺鞨人精于騎戰,高句麗人善于步戰,這幾樣,蘇哈都精通,才十八歲的他身形已經達到六尺之高了,幸虧這里的馬匹遠比漠北高大,他騎在一匹高大的弓月部自己喂養的焉耆馬上也不顯得身形突出。
作為重兵營的代理副尉,蘇哈手中的一張二尺長的虎槍既能步戰,也能騎戰,作為弓月部里少有的勇士,他能像孫秀榮一樣單手揮動虎槍作戰,他身后還背著一張兩石力的角弓,而作為他身后的大隊重兵,既然能分到這個營頭,身上的力氣肯定不小,使用的弓箭普遍在七斗力以上。
于是,雖然是孫秀榮按照大唐府兵規制編制的“重兵營”,實際上將其當成重騎兵來使用也是可行的。
得知山口南端就有大食人的伏兵時,蘇哈便命令隊伍加快了速度——山口南端距離北端只有四十里,依著戰馬的正常速度,半個時辰也就到了,當然了,屆時戰馬肯定處于疲勞狀態。
但這就是重兵營的秘密。
蘇哈帶著重兵營戰馬的速度很快到了最大,沒多久就在抵近埋伏地點約莫兩里地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后全體下馬了!
此時,騎士們的體力并沒有消耗多少,彼等在附近稍微歇息一陣后,便步行著繼續向前走。
此時,對山地極為敏感的蘇哈已經察覺到敵人的存在了。
但他依然若無其事地朝前走,按照孫秀榮派過來的人告訴他的,埋伏的敵軍都是步軍,有部分甲胄,手里是令人望而生畏、長達一丈半的長矛,但并沒有多少弓箭,只有輔助的短刀和盾牌。
“停!”
蘇哈的大旗停住了,后面的大隊也停了下來,這就是大旗的作用了,若是用喊叫來溝通,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終究沒有旗幟來得迅捷。
最前面的五十人手中都張弓搭箭對準了山坡!
一陣拋射之后,山坡上終于傳出了一聲慘叫。
“繼續射!”
“咻……”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