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若是蘇哈的部隊全部握著虎槍沖上來的話,雖然有山坡下弓箭的掩護,但抵達目的地猝不及防之下還是會受到敵人標槍的打擊!
“咻!”
就在對面那桿揚起的標槍扔出之前,蘇哈身后那名弓箭手射出了一箭!
那人捂著脖子倒下了,幾乎在同時,正中那位端著長矛的大食兵閃電般向蘇哈刺出了一槍!
按說在距離十分抵近的情形下,由于大食長矛比碎葉軍虎槍還要長三尺,只要那人平時的訓練足夠,蘇哈是擋不過這一槍的,但就在那人刺出時,蘇哈手中的虎槍也毫不猶疑迎了上去!
電光火石間,雙方依舊安然無恙地站在原處,不過此時雙方面部的表情卻是大相徑庭,蘇哈刺出這一槍后立即將虎槍抽了回去,準備再次刺出第二槍,而對面那人卻有些目瞪口呆。
這就是虎槍的妙處了,在雙方都是受過長時間訓練的情形下,同時刺出長槍后,長槍多半會壓在一起,不過由于虎槍鋒刃端部帶著一個向外翻的鉤刃,在刺出的一剎那實際上是可以當做長戟使用的。
于是,蘇哈的虎槍槍頭直接迎上了對面長槍的槍桿,并切斷了槍桿!
就在那人目瞪口呆之時,蘇哈又閃電般地刺出了第二槍!
蘇哈是弓月部的少年,并不是孫秀榮從納倫地帶過來的少年之一,他能夠從剛剛投靠不久的弓月部少年中脫穎而出,除了他與薩哈連的關系,主要靠的是他的勇武。
他原本只會用刀,不過在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后,他在長槍的技法已經超過那些已經習練了一年的少年兵了,而所謂訓練,無非是長時間的刺槍、收槍、背槍、取槍罷了。
對于重兵營來說,每日習練在馬上、馬下背槍、取槍訓練至少一百下,而向上、中、下各疾刺幾百下也是最小的安排,眼下蘇哈的第二槍就是重兵營里訓練最多的槍頭略略向上,槍桿稍微向左的疾刺!
此時,興許是見到了那人的危險,其身邊的長矛兵、刀盾兵都撲了過來,意圖檔下蘇哈這一刺。
“噗!”
在受到阻礙前,蘇哈的虎槍一尺長、兩面開刃、中間一道血槽的鋒刃已經搶先一步切入到了那人的喉嚨里,當他將鋒刃向回抽時,正好碰到那人身邊一人遞過來的盾牌,盾牌邊緣與鋒刃交錯發出了刺耳的聲響。
“咻!”
此時,蘇哈身后的弓箭手再次射中一位舉著標槍的人,而握著刃部三尺、刀柄兩尺的雙手長刀兵也與另外的刀盾兵殺在了一起!
對面顯然也是訓練有素,雖然蘇哈正對面那個小隊被擊退了,但這樣的小隊還有很多,蘇哈深吸了一口氣,對著冷風正烈的山谷吼了一聲,端著虎槍又上前了一步!
(大馬士革、阿勒頗,是東羅馬帝國兩個重要行省之一,后來雖然被大食人奪去了,不過羅馬人的武備和戰法卻被他們吸收了,實際上,所謂大食人,除了大量的輕騎兵是真正來自阿拉伯半島荒原,大多數實際上是羅馬、波斯的混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