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他雖然損失慘重,不過依舊有接近三千騎保留下來,其中的一千突厥騎兵更是他的根本,若是連這一千騎也沒了,別說什么“河北總督”了,他納斯爾家族能否在呼羅珊待下去還是一個問題。
在撤向阿濫謐城的途中,他向史國派出了騎兵,讓那里正在圍城的粟特步軍撤圍,他打的主意是,這次帶過來的五千大馬士革步軍能夠在唐軍的打擊下撤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沒了這些精銳精銳步軍,他只能重新訓練粟特步軍。
抵達阿濫謐城后,屬于他河北總督的還有安息州、貴霜州、木鹿州,半個史國(那色波)以及阿姆河以北的俱密、解蘇、但沒、骨啜四地,以前還都是大唐的羈縻都督府,實力仍不可小覷。
而在山谷中,蘇哈的重兵營依舊與兩千大馬士革步軍酣斗不止,隨著時間的推進,平時接受過山地訓練的重兵營明顯比大馬士革步軍更適應山地作戰,大馬士革步軍長的過分的長矛在山上確實施展不開,最后,他們不得不舍棄了長矛,改用短刀、盾牌。
但這依舊不是重兵營的對手,一個時辰過去之后,蘇哈的重兵營將一面山坡的大馬士革步軍全部趕下了山,此時,那俱車鼻施帶著兩千石國騎兵趕到了,與此同時,主戰場那里被碎葉軍騎兵擊破后少量大馬士革步軍也跑到了這里。
于是,結局是明顯的,殘余的大馬士革步軍投降了。
山谷之戰中,重兵營也損失了上百精銳,加上在主戰場損失的,怛邏斯旅一下有少了接近五百人。
得知山口附近戰事的結果后,康國國王咄曷趕緊出來勞軍,孫秀榮自然也不客氣,將大軍連帶俘虜全部帶到城中歇息。
三日后,史泰染緬也帶著少量騎兵趕到了。
救援史國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多日后,孫秀榮與納斯爾達成了秘密協議,康國、曹國以及半個史國歸屬大唐管轄,剩余的同屬那密水(后世澤拉夫尚河)流域的貴霜州(何國)、木鹿州(東安國)、安息州(安國)依舊歸屬大肆管轄。
俘虜的事情他沒提,也許他是故意的,作為突厥人將領,他對騎兵的控制力遠大于步軍,讓五千大馬士革步軍消亡以免讓大量的消息泄露到呼羅珊總督阿薩德那里也是他希望的。
因為在此時,前呼羅珊總督麾下大將哈里斯正在鶴悉那城(后世加茲尼)、護聞城(后世喀布爾)“起義”,總督阿薩德正在那里焦頭爛額,在這種情形下,他若是再逼反納斯爾,整個呼羅珊總督轄區將是一片焦土,這是阿薩德承受不來的。
納斯爾籌劃已久,準備一戰而定河北的山谷埋伏戰就這樣結束了。
不過對于孫秀榮來說,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
戰爭,永遠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這次來河中,不是為了打仗,而是有深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