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榮的出現,頓時改變了這一切。
羽缺牢牢記著孫秀榮的話,在部落蟄伏兩個月后,他立即帶著一千五百騎南下了,在一個盛夏的早晨,大草原上花草的露珠尚未消退時,他的騎兵突然出現在俱輪泊(呼倫湖)附近。
此時的室韋諸部,大首領附近基本上只有少量親衛,在俱輪泊附近游牧的烏素固部也是如此,大首領身邊只有三百騎。
一個血色黎明,羽缺的一千五百騎包圍了烏素固部酋長的大帳以及周圍的三百頂帳篷,半日后,這片帳篷的土地上黑色的土壤被鮮血凝固了,濃濃的的血腥味據說半個月才徹底消散。
羽缺的戰略極為得當。
在此時的室韋諸部,有些類似于后世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大將軍對待諸國主、城主,讓其小部落酋長在大酋長附近以及本部落來回奔波,但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大酋長附近,只有不到三成的時間回本部處理相關事宜,同時能回去的小酋長也只有三成,這樣就避免了一去不復返。
也就是說,只要消滅了大酋長附近的丁口就意味著消滅了該部落絕大多數貴族,也就變相控制了這個部落。
滅亡烏素固部后,羽缺只在俱輪泊附近留下三百騎彈壓,自己繼續帶著剩余騎兵南下塞曷支部。
塞曷支部人數與烏素固部相當,約莫兩千戶左右,不過該部號稱最強大的室韋部落,那時因為其部落酋長世代與拔野古部貴酋聯姻,能夠從拔野古人那里得到一些支持,因此它的常備軍多一些,不過也就是五百人而已。
滅亡烏素固部后,羽缺馬不停蹄南下,一路上對于遇到的牧戶絲毫不理會,而是直奔塞曷支部大酋所在,也就是后世貝爾湖以南的地方。
不過此時塞曷支部已經警覺了,就在羽缺南下時,該部酋長已經糾結了一千多騎兵,最后雙方在貝爾湖附近連番大戰。
既然號稱“室韋諸部最強大者”,自然是有兩下子的,本來信心滿滿的羽缺平生頭一遭遇到了挑戰,還是強大的挑戰。
最后,羽厥部青壯陣亡高達三成,羽缺長嘆一聲,準備撤退了。
不過世事變幻無常,就在羽缺心灰意冷之時,變故發生了!
前面說過,與塞曷支部相鄰的除了烏落候部就是霫人三部之一的宇文部,羽缺一連串戰斗已經早已傳到了宇文部首領宇文欽德耳里。
而拔野古部就要入侵霫部的消息孫秀榮也沒瞞過他。
想來想去,宇文欽德最終想道:“無論如何,我宇文部是不可能投靠拔野古部的,而塞曷支部能夠堅持到現在也是因為拔野古部,既然如此,何不徹底削弱拔野古部?”
于是,他讓自己手下大將帶著一千精銳北上,從后面襲擊了正在志得意滿的塞曷支部軍隊。
那是一個黃昏。
在貝爾湖以南游牧了幾百年的塞曷支部同樣消失了,最后宇文欽德遷走了一半塞曷支部牧戶,將土地和剩下的牧戶留給了羽缺。
兩個部落,雖然都才一兩千戶,在后世的史書上也只留下寥寥數筆,不過終究是一個有名有姓的部落,卻在一個清晨、一個黃昏失去了他的名字,當然了,他的部民并沒有完全消失,他們在史書上又以羽厥室韋、霫的名頭出現。
東邊的變故,讓克魯倫河以南、與塞曷支部相鄰的拔野倫不禁有些猶豫了。
就在此時,白孝德發現了他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