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陣悠長的鼓聲,三陣大鼓聲,每次鼓聲之后間隔時間大約六息,這是提前一日商量好的,“采用第三方案”。
為了迷惑敵人,這樣的鼓聲一直重復了三次,聽到這個鼓聲后,藏在博格達營最前面的投石車隊已經準備好了,而掩護投石車的騎兵則做好了從大陣里撤向兩側的準備。
果然,在敵人的疑惑中,當連續三次鼓聲結束后,處在最前面的三排騎兵突然從大陣兩側出去了!
于是,不像大食軍那樣采用緊密陣型而是四個大方陣,方陣之間留出大量空隙的策略便昭然若揭了!
當騎兵完全撤到最后面后,便將最前面的四十門火炮,二十門投石車露了出來!
火炮在最前面,投石車位居其后。
“咻......”
當投石車隊的旗鼓手看見隊正手里的紅旗揮下時,趕緊擂響了面前的大鼓,這種大鼓比中軍的略小一些,響起來的聲音也比中軍的短促一些,是連續三聲“咚咚咚”。
此時,由于士卒高度緊張,若還是由中軍的大鼓發出發射命令,那多半是要出錯的,不過由己方長期訓練下來極為熟悉的鼓點發出就不存在了。
只見投石車的士卒用鐵錘敲向投石車,不不不,我等還是將其稱為“弩炮”較為妥當,弩炮的懸刀(扳機)純用人是扣不動的,只能用鐵錘敲打才行。
而弩炮放置震天雷的地方與普通車弩又不同,普通車弩是一道直徑約莫一寸的半圓形凹槽,但弩炮卻是一道直徑約莫六寸多的半圓形凹槽!
而震天雷也與普通的大不同,放置在弩炮上的震天雷一半表面較為光滑,緊貼著凹槽,一半還是以前那種粗糙的模樣,當懸刀松開時,直徑約莫一寸長,用牛筋、絲線、魚膠混合制成的弩弦猛地彈向處在凹槽里的震天雷!
震天雷粗糙的一面插著正在燃燒的引線,呼嘯著沖向敵方大陣上空!
此時,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演練,但士卒們依舊膽戰心驚,他們最怕的自然是弩弦由于不規則彈動導致震天雷被拋向正上方,在己方陣營產生爆炸,那樣的情形在試驗時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造成傷亡的情形也存在過。
雖然在后來逐漸穩定下來了,但那是在演練場,而不是在真實的戰場,真實戰場帶過士卒們的緊張可不是演練場能夠達到的。
孫秀榮自然也有能夠讓震天雷放置在一個圓柱形鐵筒,類似于后世現代化弩箭的那種方案,那種裝置能夠保證震天雷只會被推向前方天空,但一來裝置十分復雜,用在震天雷后整個弩炮十分沉重,二來點火也極為麻煩,最后還是采取了眼前這種形式。
果然,當二十門弩炮一起發射時,還是有意外出現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許是弩炮沒有固定好,也或許是士卒錘擊懸刀時用力過猛,或者震天雷沒有放置好,有一枚震天雷被拋向了正上方!
幸虧發生這樣的情形都是弩弦的彈力并沒有完全作用到震天雷上時才會發生,震天雷雖然飛向了正上方,但飛了十幾米便落下來了,士卒們趕緊撲上去將引線扯了出來!
而按照正常軌跡飛行的震天雷則在極短的時間里飛到了大食軍的上空!
“這便是碎葉軍的天雷地火?”
后陣,站在高臺上的齊亞德甫一見到上空的小黑點,一開始也沒有在意,他沒有想到的是,敵人大陣里竟然也有投石車,而且投出來都是黑乎乎的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