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里有驛卒五十人,驛站圍墻高達三丈,通體由石塊壘成,就算有馬賊也不怕。
說是驛站,不如說是守捉城下面的軍堡,順帶兼著驛館的責任。
從疏勒鎮開始,到最西端的識匿鎮(泰爾梅茲),路途超過一千五百里,還都是在高原之上,補給異常困難,若大唐還是按照在以前在安西的做法,在驛道上就要設置多處驛站,由于人跡罕至,每一處驛站的人手還不能少,不說別的,就是驛站的人口及其消耗就不小。
何況還有一整個鎮守使轄區所在?
故此,在武則天時代,整個安西被吐蕃人奪去前,大唐只是在四鎮一共設置了幾千兵馬,不是不愿,不能為也,后來李隆基上臺后才重新設置了兩大都護府,七個鎮守使,共四萬人馬駐守。
故此,在遙遠的地方設置己方據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不過大唐既然下定決心像在安西那樣經營識匿鎮,就做出了付出一定代價的打算,以大唐的國力,其實也不難辦到,只不過是傳統思維作祟罷了。
抵近赤河驛時,為了讓驛站灑掃干凈,康懷順還是派出了幾名騎兵提前去通知。
此時,南弓熙抵達這里已經五日了!
若康懷順還沒到他就要發瘋了!
克孜勒蘇河上的行人雖然少,不過既然連通著識匿鎮,也不會全無人跡,這幾日,先后投宿赤河驛的不下十批!
南弓熙自然一早就占據了赤河驛站,為了防止走脫消息,他拿下赤河驛后,只得將里面的驛卒都殺了,而前來投宿的人由于有男有女,還有拖家帶口的,他倒是不忍心全部殺掉,不過肯定是捆起來了。
若康懷順再不出現,驛站就要住不下了!
“噠噠噠”
北面山口終于出現了騎兵。
作為山地營的副尉,還曾經在哥舒迷奴手下干過都虞侯的,南弓熙自然不是傻子,在驛站里除了戍卒三十,還有二十人真正的驛卒,如果將其全部殺了,若是有大隊軍人前來,如何能遮掩過去?
幸好驛館里還有一個做飯的啞巴老頭,已經六十多歲了,原本是疏勒鎮的老府兵,妻子兒女早就先他一步故去了,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人,疏勒鎮便將他打發到赤河驛做飯。
至于他一個啞巴是如何當上府兵的,這里面的故事南弓熙就不知道了。
于是,當康懷順的騎兵來到驛館樓下,說明康懷順要來,讓驛館里的人做好灑掃諸務時,南弓熙讓人帶著那名啞巴老頭站在上面。
那騎兵雖然不常來此地,不過卻也知曉這里有一名啞巴老頭,見到此人后便離開了。
不過在回去的路上,這名騎兵越想越奇怪。
“這啞巴老頭也就是一個做飯的,為何今日跑到樓上與我等打招呼,再者,旁邊的驛卒是一個胡人,年歲卻很輕,疏勒鎮的胡人擔當驛卒、軍卒的不在少數,不過我上次來時并沒有見到這個人呀”
最后,他決定再回去一趟,問清楚后再說。
其實,當那騎兵離開時,南弓熙也知道不妥了,不過當時他拿下驛館時也付出了傷亡十人的代價,里面的驛卒、軍卒都是悍勇無比,如不是己方趁其不備,想要拿下此館恐怕還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才行。
于是對于受傷后被俘的,他沒有考慮那么多就一股腦都殺了,只留下了那個啞巴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