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就憑著他七個營頭就能達到?
想想都不可能。
這就是他冒著斷絕糧草的風險在懷朔鎮蹉跎了一個月的真正原因。
眼下他收到的消息是:
白孝德已經成功完成遼東攻略,正在榆關與史思明對峙;
阿布思已經完成檀石槐臺攻略,麾下大軍激增到萬余,東邊震懾契丹,西邊威脅回鶻人;
中路的山地營已經成功擊敗了契丹人,并占據了涅剌部的領地,打通了燕山腹地與榆關的聯系。
耶律涅里果然是契丹人真正的奠基人,在得知白孝德從南面過來時,立即當機立斷,將大軍撤回了饒樂水流域,并讓自己的幼子耶律毗伽親自來到他的大營作為質子負荊請罪。
當然了,以南弓熙、康孝榮兩個營頭,是不能奈何涅里太多的。
契丹人,眼下勢力最弱,在孫秀榮計劃的排序中也位居最后,涅里如此做倒是正在他的下懷,若是此時不是身段柔軟的涅里主政,而是剛猛無比的可突于,他必須先要解決了契丹人才行。
至于安史叛軍,眼下大部分被唐軍分割在長安、洛陽、河東、幽州、南陽等地,區區幽州的兵馬孫秀榮并沒有放在眼里。
對于史思明來說,雖然碎葉軍出現在榆關有些突兀,不過眼下他的頭號大敵依舊是河東的郭子儀、李光弼朔方軍!
最新得到的消息,史思明已經不在榆關附近了,與留在榆關的高庭暉碎葉軍對峙的變成了安祿山親信,原平州刺史徐歸道。
一切都在向預料的方向發展。
但孫秀榮依舊憂心忡忡。
“此時史的回鶻大汗不是骨力裴羅,也不是默延啜,而是血氣方剛的葉護,他若是盡起國內大軍與我決戰,還真是不好對付,雖然我已經安排好了后手,但如果戰時久拖不決的話,吃虧的依舊是自己”
“還有,由于我的出現,原本就劍拔弩張的唐軍、叛軍便有了緩沖的機會,在這個世界上,本沒有嚴格的敵我,否則那些原本就是叛軍大將的田承嗣、李忠臣等人也不會搖身一變成為河朔藩鎮!”
“對于唐庭,只要首惡安祿山一家覆滅,估計也就可以了,否則也不會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搞得不好,回鶻、唐軍、叛軍、契丹人夾擊自己那就貽笑大方了”
孫秀榮給李泌回了一封信,大意是“碎葉軍這次來是為了勤王,我言出必行,李郎切莫為此憂慮”
當然了,為了堅定李泌之心,他還寫道:“唐軍、叛軍正在長安、太原兩地對峙,幽州空虛,據說叛軍拿下長安、洛陽以及洛口倉、含嘉倉、太原倉之后將大量物資都運往幽州了”
“此其本都護之意呼?”
大意是,我是來勤王的,肯定會與叛軍交戰,眼下幽州空虛,而唐軍主力卻被牽制在太原、長安,無力擾敵背后,就由在下這個熟悉草原的老部下來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順便搶奪一些糧草,作為勤王之資,這不過分吧。
孫秀榮這么寫,是因為李泌在歷史上曾提出過兩大戰略,一個自然就是聯絡大食人對抗吐蕃人了,另外一個就是趁著叛軍腹地空虛,長途奔襲擾亂其軍心了。
不過在主戰場回歸長安、太原附近,以及大同依舊在叛軍手里后,大唐若是想要兵出幽州就只有從草原南下一途了,以唐軍眼下的能力顯然是做不到的,孫秀榮這么一說,李泌十有八九能勸李亨同意他的說法。
而對于李亨來說,他連回鶻人都能祈求,名義上還是大唐臣子的孫秀榮從北面騷擾幽州肯定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