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百人短弩的力數已經達到了一石力的水準,就近擊發后強勁的箭枝在抵近敵騎的位置射出后角度幾乎是平直的!
而后面三百人則與前面兩百人拉開了一段距離,在前面兩百人準備用短弩射擊時,他們會用弓箭進行拋射。
而再后面的普通騎兵營雖然號稱“輕騎兵營”,但一身棉甲、騎槍、短弩的配置在這世界上依舊是可以當做“銳兵”的存在。
碎葉軍屢試不爽的戰法就是,以在重騎兵強橫的沖擊力切“碎”敵人的陣勢,當敵人散亂后,后面的輕騎兵再殺入,那時,由于輕騎兵手里還有短弩,依舊是占據上風的局面!
“嗚......”
南弓熏身邊的傳令兵吹響了手中準備射出弩箭的號令。
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抵近到十丈!
幾乎在同時,吐蕃騎兵的標槍、碎葉軍的弩箭同時發出!
此時,如果有高速攝像機,就會發現雙方中程武器的軌跡——碎葉軍的弩箭以幾乎平直的角度射出,飛行三十米后,產生的夾角不會超過五度,而吐蕃人的標槍則是標準的拋射!
碎葉軍的重騎兵突前的兩百人無論是戰馬還是騎兵都包裹著甲胄,加上頭上的寬檐鐵盔,對于用人力拋出、飛行了三十米后的標槍自有很好的防護力,但如果正好擊中馬頭,雖然不會致命,但依舊會讓驚擾戰馬,讓其不聽使喚四散奔逃。
此時,上面的騎士唯一要做的是拼命控制它超前奔,若是向兩側、向后奔逃,則會將己方的陣勢弄得大亂。
而對于吐蕃騎兵來說,那幾乎以平直角度勁射過來的箭枝一旦命中,那錐形的破甲箭頭必然造成傷害!
幸運的話,也很有可能造成一擊致命的效果!
此時,如果再從上往下看,你會看到,在標槍的打擊下,碎葉軍最前面的騎兵出現了一陣騷亂,但大體還是維持著向前沖擊的態勢,但在拋射的弓箭、勁射的弩箭打擊下,吐蕃騎兵就不是出現騷亂那么簡單了。
你不能指望一匹受了傷的戰馬還能聽從騎兵的指揮!
慕容圖琿的騎兵亂了!
兔起鶻落間,處在最前面的南弓熏已經將自己的短弩放到了身側,一丈一尺長的虎槍已經舉了起來!
“撲......”
南弓熏的重騎兵已經切入到了慕容圖琿的騎兵里!
這才是當今世上騎戰的標準做法,突入敵陣后,三十五歲的南弓熏好像一條好久沒有在大海里暢游的蛟龍,雙手握著十斤重的虎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對于虎槍兵來說,一尺長匕首狀鋒刃下面的倒鉤可不是單純的用以鉤住敵人武器那么簡單。
倒鉤也是有鋒刃的,有著豐富虎槍使用經驗的人,若是力道足夠的話,完全可以用倒鉤將對方槍桿切斷,當然了,武技最高強,能夠準確命中敵人槍桿者自可用虎槍的鋒刃來完成這一步。
于是,在他的帶領下,兩百重騎兵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將慕容圖琿的大陣生生地剖開了一個大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