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在我們的南面還有三股大勢力,恒州、定州的張忠志,其手下有五千奚人騎兵,加上一萬精銳步軍,一共一萬五千人”
“盤踞邢州、趙州、貝州、德州、冀州的史朝義,其手下有三萬步騎,接納李歸仁的曳落河、契丹直后更是實力大振”
“盤踞黃河北岸諸州的安慶緒,其軍力也有三萬左右,手下能臣名將眾多”
“這三路加起來有七萬五千人,出動一半也有三萬大軍”
“再就是盤踞河東的李光弼部,有步騎五萬人,拋去留守部隊,能夠出動的精銳也在三萬人左右”
“云州的高秀巖有一萬五千步騎左右,在史朝義、安慶緒、張忠志都投降了情形下,作為年紀最大的叛軍將領,高秀巖沒有理由硬撐著,無非是有我等碎葉軍在,他沒有宣布罷了,若我猜的不錯,高秀巖必定一早就投降了”
“再就是朔方軍了,眼下郭子儀將大本營重新放到了靈州,在東、中、西三大受降城附近加起來也就一萬人,在靈州附近還有一萬人的精銳”
“再就是會州的現任河西節度使李嗣業部,他手下只有五千步騎,加上正準備回國,但由于道路隔絕,被困在隴右的于闐國國王尉遲勝五千于闐兵,還有李晟的五千精銳,這些人都駐扎在以會州為中心的會州、原州,由于蘭州已經被吐蕃人占據,這些人既可以北上阻攔我軍,還可以南下抗擊吐蕃”
“在蘭州,據初步消息,吐蕃人的二號人物達扎路恭有五萬步騎,這個消息是否可靠還需要再打探,但依著吐蕃人的秉性,面對著大好局面,豈有不趁火打劫的?故此,他們至少能出動三萬步騎”
“而我軍方面,荔非守瑜占據伊州、瓜州后,又從北庭抽調了兩個正規營頭,一共有五個營頭,可以出動一萬人機動作戰”
行軍司馬賈耽說道:“王爺,整個河北道,特別是連接相州、邢州、恒州的驛道的關鍵地方都有仁勇都的探子,他們想利用迎回史思明的機會發動攻勢應該不大可能,按照之前的約定,只允許史朝義帶五千騎兵前來,任何有另外的兵力調動應該瞞不過我們的眼睛”
白孝德也說道:“何況幽州城附近我們有如此多的正規營頭,彼等就算想在這里與我等大戰一場,也得掂量掂量”
孫秀榮點點頭,“本王也是這么認為的,如果出了媯州,來到了草原上,他們就更不是對手了,于是,在從幽州到媯州的山道,乃至媯州當地,一直到山北榷場,是最有可能發動戰事的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看似已經掌握在我軍手里了,但從河東的太原府、代州、蔚州,都有山道可以秘密潛到幽州,南面三支叛軍也可能先上山,然后從河東潛到媯州、幽州,打我等一個措手不及”
賈耽插道:“不大可能,職部擔任媯州判官時,曾專門抽空探查過這些地方,通過小股部隊還行,大軍實難通行”
“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他們能貼著太行山西麓往北走,抵達蔚州后,經飛狐陘突然抵達易州,但易州距離幽州也有上百里路程,以我軍的反應,早就布置好了”
“再就是媯州了,這才是他們唯一可能做文章的地方,經代州出發,沿著桑干河可直抵媯州,沿途也是崇山峻嶺,但有驛道可依,若是晝伏夜行的話,還是做得到隱蔽的”
“何況媯州刺史奚日越只是名義上臣服于大王,但我軍并沒有給他一個特別的好處,若是朝廷許諾給他封王,那奚日越肯定會動心,此時,若是叛軍、唐軍的大軍秘密沿著桑干河、大山潛行到媯州城附近,就可能發揮作用”
孫秀榮心里一凜。
不過他面上卻毫不動色,“陰山以南呢?難道他們就不想匯聚大軍將我拿下?”
賈耽回道:“通過懷朔鎮、幽州城之戰后,旁人已經明了,對付大王身邊這幾個營頭實在太難,只有在我軍與遷徙的民戶擠在一起時才有機會......”
“如果他們想要完成這一切,就只有一條路......”
說著,他在孫秀榮的默許下走到了他身后,那里有一副巨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