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岳不群拒絕了!
雖然,之前他是想要通過入朝為官來壯大華山,但時移勢易,如今的他,顯然不需要再通過這種方法了。
再說了,讀書是讀書,做官是做官,做官自然離不了讀書,但讀書厲害的,卻未必適合做官!
對此,岳不群心中有數!
如今的他,連一心鉆研學問,壯大文氣都來不及,又怎么可能去做官呢?
所以,他拒絕了,他選擇留在華山,讀書,為華山培養讀書種子,同時給大明培養一批修習文氣的人。
這些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入學幾年,學習文氣的同時,精研學問,而另一類就是大明的官員。
這是岳不群為華山留下的人脈,專門弄一個班培養大明的官員,由他親授文氣法,縮短這些人習得文氣法的時間。
有他親自傳授,這個班基本上是一個月便能培養出一批,如果一個月還學不會文氣,那多半就是本身草包,或著心思不純!
一時間,他這個班,竟然成了大明官場的照妖鏡。
這自然在大明官場中,引起了部分人的恐慌。
但是,在皇帝以及眾多想要超凡的朝臣支持下,這自然掀不起什么風浪。
而后,收了大明官員為學生的華山派,自然不能叫華山派了!
江湖草莽氣息太重!
這一點,岳不群也察覺出來了,華山派的名字,與華山以后的道路,實在是不相符合。
你能想象一群讀書人,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出自某某派的場景嗎?
若是姓加派,倒也還能理解,但地名加派這個名字,就江湖氣息太過濃厚了。
而岳不群顯然也不可能讓那些跟著他混的讀書人,叫什么岳派,這屬于自我降格,畢竟,在以后,不管你是哪一個學派的弟子,都要學這文氣法,受他岳某人的恩惠。
這樣的功績,某種意義上,甚至能和諸子媲美,還得是那幾個廣傳天下,對后世影響甚深的學說才行。
思來想去,岳不群自然就將這華山派的名字給改成了華山書院!
不局限于一家,不只儒家各學派都有,諸子百家的學說,甚至佛門的經典,也被他一一具現,放在了書院內,唯一可惜的就是,找不到老師……
倒也不是沒人懂,而是,今人終究受儒家一門影響甚深,實在難以重現諸子輝煌,不過,岳不群可以等。
要知道,就算是儒家內部,其思想也不是統一的,如今雖然程朱理學大占上風,三教合一為主流,但也不是沒有其他學派的生存空間。
將那些東西放在書院中,總會有人去翻閱,他再偶爾講兩課,起個帶頭作用,總會出現那么一批新的道儒,墨儒,法儒……
而華山書院的名號,雖然將華山派的名字給改了,但華山派列祖列宗也絕不會怪罪他!
畢竟,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華山的傳承啊!
而且,根據他從群內某人得來的信息,加上他在華山派內一代代祖師系譜上尋找,他更是問心無愧!
華山派第一代祖師名為郝大通,而郝大通是當初重陽真人的弟子。
重陽真人何許人也?全真道創始人!
全真主旨本來就是學貫三教,主張三教合一,相比武功,更重思想!
更何況,全真祖師,重陽真人,早年也是儒生,參加過科舉的。
所以,他岳不群不是違背祖宗法度,而是將華山撥亂反正,將華山帶向祖師爺真正期待的方向!
至于,為啥就從道帶向了儒……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