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紙筆,借我用用!”
“我這里有!”張蔓菁把提前準備好的紙筆拿出來,一人發了一份。
除了校級領導,還有財經系的正副主任,教師代表。
其他系的人就沒必要了,他們不是學這個的,也不會算。
唐青葙繼續道:“我查閱國內外的論文學術報告,沒有發現相似的公式,所以我猜這是樓同學獨創的公式!”
“暫擬樓式算法!”
聽到這句話,眾人都是一愣,這話太大了,可不敢這么說。
一個沒有經過驗證的算法,就敢以姓名命名,太草率了。
樓小房不過一個本科大二學生,到現在為止連篇論文都沒有。
要說是他研究出來的算法,誰會信?
唐青葙沒想到那么多,她繼續講解樓小房的公式,“這個公式的邏輯是......我們只需要這么帶入,然后......”
她研究了一晚上,越發覺得這個公式精妙,還嘗試著推演思維邏輯。
她精通數據分析,旁觸類通,很快就有了一點心得,運用起公式也更加的得心應手。
“現在你們可以打開股票或者基金軟件,選擇前一天的數據來做計算,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我!”
說完唐青葙在會議室繞圈,這是她上課的習慣,這樣能夠減輕內心的焦慮和緊張。
“不對,你這樣算錯了,應該這樣......”
那副校長愣了愣,不過經過唐青葙這么一說,不懂得地方一下子就懂了,“謝謝!”
“嗯,好好算,最好是算十組數據作對比,這樣更直觀。”
唐青葙昨天借助電腦,計算了三百組數據。
一百組數據是7.5:2.5,誤差率1%。
兩百組數據是7誤差率1.1%。
三百組7誤差率1.18%。
這樣的數據非常的夸張。
要知道國內上市公司目前也才三千五百家左右。
就算一千組數據之后,準確率跌出5,誤差率超過4%,也不能掩蓋公式的優秀!
她堅信樓小房那里有整套邏輯思維和進階公式!
看著奮筆疾書的校領導,其他人都傻眼了!
不是訓誡大會嗎?
怎么變成計算大會了?
劉志勇套用公式算了起來,越算越心驚。
馬云騰,劉若東,王飛亦是如此。
原來股票的走向和跌漲幅度,真的可以計算出來。
雖然之前也有不少方法可以計算預估,但都太不準確。
可現在有人能把準確率提高,那就太可怕了。
這個公式,價值千金!
蘇禪衣也吃驚不已,倘若公式都能精準計算出股票漲跌率,那以后還有誰工作,天天躺家里研究公式就好了。
不過她很快就找到了這個公式的缺點。
股市也好,基金也好,都可以人為操縱。
而公式是死的,市場是活的。
散戶能賺錢的不多,大量涌入,只有被收割的份。
而且現在只有一個公式,沒有完整的思維邏輯來做支撐,根本經不起推算。
所以本質上來說,它跟其他的公式沒有太大的區別,意義大于實用性。
就算如此,也很了不得了。
她一邊計算一邊把公式牢記于心,多掌握一種方法,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