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微笑只是一閃而過,卻是那么的真誠,那么的陽光,那么的好看...林靜靜在一瞬間就平靜了,心里的惱怒無影無蹤,她也回了陳艾一個甜甜的笑容,眨了眨眼。
快上課了,學生們也都到齊了,王璿羽焦急的站在門口,艾力還沒有來,這個大傻子傻乎乎的去了三樓的班里上課,也不看周圍的人就睡著了,老王看到他沒有來,不斷的給他打電話,艾力還傻乎乎的說自己正在教室里。
為了防止這個大聰明找錯班級,老王就站在門口等著他,果然,艾力一臉沮喪的走上了四樓,老王看到了他,急忙伸出手叫道:“老艾!這里!在這里!!”
艾力轉過頭去看去,就看到王璿羽站在不遠處的教室門口,正朝著自己揮手,此時,正好有一位教授經過,也聽到了王璿羽的呼喊,教授個子很高,大概四十多歲,聽到喊聲,他驚訝的打量著一旁的艾力。
“嫪毐?怎么叫這個鬼名字?會轉車輪嗎?”
艾力目瞪口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教授就搖著頭走進了教室,嘴里還在嘀咕著什么世風不古之類的話,王璿羽在一旁險些笑瘋了,艾力跟他走了進來,黑著臉坐在了最后排。他看著遠處正在偷笑的王璿羽,欲言又止。
教授也沒有點名,首先是自我介紹,這位年輕的教授叫劉尋,根據老王從高年級學姐那里得到的小道消息,這位劉教授是文獻學領域的大拿,曾參與過不少的史學文獻整理工程,在學院里的名望僅次與德高望重的王院長。
他似乎還跟陳寅恪先生有些關系,曾有學生當著他的面前直呼陳寅恪這個名字,直接惹怒了劉教授,劉教授憤怒的訓斥,“其他人可以直呼他的名字,但是各位是我的學生,也算是陳寅恪先生的嫡系門生,如此直呼其名,毫無敬意,成何體統?”
“作為歷史系的學生,不只是對陳寅恪先生,對其他的歷史學者,也要懷有一份尊重,他們是你們的前輩,也是你們的指路明燈!”
劉教授干脆利落的介紹了自己,按著他的解釋,他是一個無黨無派無官無職的黔首教授,啥也不是,介紹完了自己,他就開始介紹起歷史文獻學,“梁啟超先生說:中國于各種學問中,唯史學最發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最為發達!”
“四部目錄,經,史,子,集,我們史居于第二位,實際上,我們應該是第一位....我們的那些史學家們...”,劉教授說起了史學家的時候,眼里瞬間燃燒起了火焰,這一點都不夸張,你能清楚的看到,劉教授那因為激動而漲紅的臉。
“他們都具有恢弘的歷史視野,學兼天人,會通古今,并以高度自覺的精神肩負修史使命,視史學有補于人倫道德和政治借鑒,強調以古為鏡,經世致用,實錄史事!!”,教授激動的夸贊著那些史學家,格外的驕傲。
“這門課的意義,他們說是要培養學生們閱讀和使用古代歷史文獻典籍的能力...我覺得不是,這還需要培養呢?這門課的意義,是要讓各位知道...為什么要對歷史懷著一份敬重。”,教授說著,翻開了教材。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要學的文獻,有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典志政書,詔令奏議,別史雜史,地理方志,史論史考,傳記筆記,以及經書子書,詩文集,民族文獻,考古文獻...”,老師這么一說起來,便說的沒完沒了。
同學們茫然的看著教材的目錄,眼神中漸漸出現了一抹驚恐。
“怎么這么多??”
劉教授大概的說了一下學習的范圍,笑著說道:“你們看,我早就說了,經史子集,史學應該在第一位,因為,我們不只是研究史學,連著經子集我們都會一起研究...”
“好,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一課,紀傳體文獻...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有多少紀傳體史書....”,教授說完,便打開了投影儀,黑板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表格,上頭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紀傳體的史學。
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后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如此一直到《清史稿》,共有二十六本書,光是記這些書名,作者名字,書里講述的時代,書寫成的時代就已經讓人頭疼,而這些,卻不過是最最最基礎的東西。
陳艾認真的看著那表格,點點頭,他記住了。
ps:書里除卻歷史之外的地點,學校,人物都是杜撰,與現實無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