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上課之前,我們要恭喜陳艾同學..他的關于古埃及律法的論文,昨天正式發表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第二節小課開始之前,陳教授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哇~~”,同學們驚呼著,不由得看向了陳艾。
面對眾人矚目,陳艾不但沒有感覺到半點享受,卻是連忙低下頭來,不與任何人對視,坐在他身邊的林靜靜,清楚的感受到了陳艾身上的緊張情緒,陳艾的手指威威的顫抖著,渾身也是非常的不自然,“沒事的,別擔心...大家都覺得你很厲害呢。”
林靜靜低聲安慰了起來,陳艾的狀態方才漸漸平復。
“同學們要向他學習...爭取早點發表論文,要是需要幫助,可以隨時找我...”,陳教授說完了這些,開始繼續第二節小課,比起第一節小課,第二節的內容就更加困難了,開始講述早期巴比倫城邦的經濟與社會制度。
與古代華夏文明注重祭祀一樣,蘇美爾人也同樣看重祭祀,故而在早期的城邦里,幾乎每一座城邦都有一座巨大的神廟,城邦就圍繞著神廟建設,神廟儼然是蘇美爾城邦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
與華夏文明不同的是,蘇美爾人祭祀神靈,并不用活人,他們采取祭田的辦法,神廟有自己的屬田,奴隸們會在這里為神廟耕作,為神廟放牧,祭祀就用這些糧食,牲畜...在考古發掘里,諸多神廟遺址里也沒有出現尸骸群。
而華夏文明的祭祀,尤其是活人祭祀,在商周時期非常的流行,尤其是在商朝,在發掘出來的甲骨文文獻里,商代關于人祭的卜辭有1992條,以武丁時期最多,足足有1006條,紂王時期屬于中等,祖甲時期最少,一次祭祀最多用人是五百多人。
而人殉更是糟糕,幾乎每一個出土的商代貴族墓,都能找到人殉,少則一二人,多則數百,如侯家莊大墓,武官村大墓,山東益都一號大墓等等...到了周朝,周朝前期的人殉與人祭同樣嚴重,比之商代毫不遜色。
在開國之后,政治情況逐漸穩定,這樣的惡行方才有所收斂,周的貴族墓,有人殉的情況屬于極少數,沒有商代貴族墓里的人殉那么常見。而關于人祭的卜辭,比商代也是少了五倍左右,到了春秋戰國,人殉和人祭的情況已經非常罕見。
上午的課就這樣結束了,陳教授雖然沒有留下作業,可還是鼓勵大家能像陳艾那樣早些發表論文,并稱這對他們有很大的好處。
課剛剛結束,一大群同學就包圍了陳艾,“陳艾?你論文咋寫的?”
“哪里發表的呀?”
“多少字啊?”
“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眾人顯然很好奇,對于大一的學生來說,論文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因為他們還沒有上過論文書寫課,對論文是一無所知的,陳艾之所以知道,也是因為查找了不少論文的緣故。而面對這么多人的詢問,陳艾一時間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他茫然的看著同學們,什么都沒有說,還是人高馬大的王璿羽從人群里將他救了出來,眾人都有些失望,看到陳艾什么都不說,他們大多都覺得陳艾是不愿意告訴他們,之后也就再也沒有來問陳艾了。
很快就到了下午,是劉教授的文獻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