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平時開卷考試里抄書是不同的,光是要準備的資料,那都是數不清,各國語的論文,書籍,期刊,加上一些重要的出土資料,解析,光是整理這些東西,有些時候都需要花費很長的一段事件。據說,當初金老為了寫一篇關于埃及法老的神權的論文,曾找了足足三年的資料...
可以想一下,三年所能找到的資料會是多少,從這些資料里找出一些能相互佐證的東西,再進行辨別,引用,發現新的東西...這工作量真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時候,其他學科的人看不起歷史學科的論文,認為他們就是從一些原有的書籍里抄些東西就開始發表,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學術論文可不是本科畢業論文,隨便抄點什么都能通過...歷史學術論文的含金量還是很充足的,尤其是每次有關鍵突破的時候。
陳艾的那篇論文,金老看了很多遍,他能確定,陳艾所找到資料數量絕對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光是中文資料,就已經上百,陳艾在很短的時間里看完了這些資料,還從中挑出了有用的部分...這讓金老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畢竟,尋常人在那樣短的時間里,就是能看完都是一件大事,何況他還準備了很多國外的文獻,其中英語文獻也就算了,像德語,法語,乃至阿拉伯語的文獻...想要從里頭挑選有用的東西,那是真的困難,翻譯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很多專業詞匯,翻譯起來是非常辛苦的,理解起來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很多的歷史學家,通常都掌握了好幾門語言文字,國內的一些考古學者,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都不怎么需要翻譯,哪怕是到西域或者高原,都能跟當地人聊的有說有笑的...艾力原先仗著自己有加密通話,就曾大膽的用民族語來吐槽那些老師。
他也是后來才知道,那些教授們或多或少都能聽懂一些...畢竟西域出土的東西實在是不少,想要在那里開展工作,就必須要知道一些當地的風俗和語言..這曾讓艾力非常的尷尬。
大二的學習,雖然也是屬于打基礎,可是比起大一,的確是多了很多的干貨。
陳艾最喜歡的課程就是中國史學史,帶這門課的是一位副院長,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以前曾帶過他們的古代服飾文化。
這門學科是研究和闡述史學本身發展的歷史的學科。中國的史學一向都是值得國人自豪的,論史學,中國是傲立群雄的那種,中國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史官,而在其他地區,類似史官這樣官職的出現都要在幾千年之后。如今關于商代的很多資料就是當時的史官所記錄的。
加上我們還有《春秋》,這本傳世最早的一部按年月日順序記錄的編年體史書,還有《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有斷代史性質的《國語》、《戰國策》,有《世本》,以及地理神話《山海經》...總之,中國古代史學,無比的輝煌。
中國人看重史,大概也是因為中國人敬重先祖。
在先前,網絡上曾出現一種觀點,認定《左傳》乃是偽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相關證據,不過,學術界并沒有認同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反對者是采用了幾個歷史事例來辯證左傳的真偽。
可左傳除卻記錄歷史事跡之外,它還記錄了各類禮儀規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對這些均有記述和評論...而且左傳上所記錄的這些內容與考古出土實物是相吻合的。
這就能說明左傳并非是偽造,或許有幾個事情它記錄的不對,可它的確是成書與那個時期,而不是后人進行偽造的,這或許是有人將后人的注解誤認為是后人的偽造。在某一段時期里,這樣的風氣還十分的濃烈,后來又漸漸的平息,反而是早已確定為偽造的書籍,卻沒有人對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