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5年。
函谷關。
周安站在城樓之上,看著天邊,眼神深邃。
來到春秋戰國已經十年,如今的周安,已經沒有了剛穿越時的青澀。
在這個戰亂不斷的時期,之前周安只能東躲西藏,沒有強大的武力,也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讓他吃盡了苦頭。
別人都是一來,各種騷操作,什么提煉食鹽,什么種植土豆,解決各種時下疑難雜癥。
可到了周安,卻是各種逃跑,因為口音,被人追殺。
因為穿著,被人追殺。
又因為各種出格舉動,被人追殺。
除了被殺,周安沒有別的體驗,一路的躲避,最后來到了函谷關,這個從古至今都很出名地方。
還好,函谷關有位德行兼備的守官,名叫尹喜。
這位先生起初認識周安也是偶然,當時周安如同乞丐一般來到函谷關下,尹喜并沒有過多關注。
戰亂時期,每個國家最多的不是百姓,而是乞丐,所以尹喜早就見怪不怪。
事情就是這么巧合,函谷關哪天正好是每月一次的接受糧草時間。
可因為一場大雨,運輸的賬本丟失,造成糧草不能入庫。
作為一個21世紀的五好青年,見到這事兒,豈能做事不管。
好吧,當時的周安只是想換取一頓飯食,因為他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了。
經過之前的遭遇,周安知道語言的差異,會帶來很多麻煩。
所以周安不得不,利用肢體語言,一番聲情并茂的表演,事情完美解決。
路過的尹喜正好看到,見到計算工序繁雜的算術之道,竟然被一位“啞人”三下五除二的解決。
尹喜立刻明白,這是遇到奇人了,于是,他也不管周安的裝束,拉著他就去了會客大殿。
經過一番交流,周安淚流滿面,來到春秋戰國,終于遇到了文化人,再也不是提刀相向了。
而聽了周安的遭遇,尹喜莞爾,按說周安這種“飽學之士”,怎么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在古代,知識就是最大的優勢。
周安有些不好意思,他那里是什么“飽學之士”,就是個二十一世紀待業青年,在這里,唯一可取之處,恐怕只有算學了。
沒辦法,這個時期,秦國還沒一統天下,文字也沒統一,他,周安,如今就是一個文盲。
周安的謙虛,讓尹喜很佩服,都這么厲害了,還這么謙遜,果真是大才。
一時間,周安被尹喜奉為坐上賓。
有尹喜背書,周安在函谷關算是穩定下來,再也不用顛沛流離。
經過了解,尹喜發現,周安眼界甚廣,天文地理無所不知。
可奇怪的事情,就是這么博學的周安,竟然不識字,不能說不識字。
而是不識這個時期所有的字,但周安卻是有自己獨有的文字。
這下,尹喜震驚了,自己創造了文字,這要多深的學問,才能做到。
還有那名叫“數學”的數術之道,尹喜以為,那就是神跡。
能把繁瑣的數術之道,簡單至極的解開,簡直驚天地,泣鬼神。
越是接觸,尹喜越是被周安的學識折服。
記得,一次,函谷關被攻打,險些失守,尹喜愁的一夜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