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導演看中了項目,然后自己運作并且尋求投資。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導演中心制,現在逐漸演變成了制片人中心制。
導演為中心的時候,導演才是整個劇組的老大,無論從選人還是后期制作都是他說了算,品質上面更有導演本人特色。
而到了制片人中心制時代,資本就開始插足到導演的創作上面。
為了能拿到足夠拍攝資金,導演必須要做出多方面的妥協,比如修改劇本,比如被迫選擇帶資進組的演員或者投資方自己公司的演員等等。
甚至在拍攝的時候也會被資本壓制,軋戲、后期配音、數字小姐、替身摳圖等等都是被資本家弄出來的東西。
哪怕后期剪輯上面,導演連戲份多寡都得受制于人。
資本的力量太大了!
李謹言不想要在自己拍電影的時候被砍斷手腳,所以他才成立了自己的導演工作室。
自己擔任制片人,掌控足夠話語權。
當然,他也不是要每部電影都自己全部投資,而是打算在掌握話語權的時候將投資份額分出去。
一方面是分擔投資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就是集中各方資源。
他想要拍攝自己想要的影片。
也想要選擇最適合角色的演員。
當然,李謹言的想法可能比較天真跟偏激。
哪怕頂級導演都逃不開資本的束縛,更別說他了,會被迫選擇各種各樣的演員。
李謹言之所以還沒籌備新片,就是因為手里沒錢,工作室沒人。
沒錢的情況下就只能找別人來投資,那樣自己話語權直線縮水。
因此李謹言很需要《青春派》的各種收入。
有錢在哪里都是大爺。
現在工作室的收入少,那就拍低成本高產出的影片,滾雪球一般慢慢壯大。
他沒奢望過一口吃成大胖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導演也不是一部電影就能到頂。
李謹言知道很多電影導演的職業生涯都無比漫長,像老東木之類的高產高質導演就是他的榜樣。
當他陷入思索的時候,周圍這些同學的聲音就將他拉回到現實中。
“謹言,恭喜你啊,電影就要上映了。”
“我們班現在就你一根獨苗苗,你要加油啊!”
“這一屆導演系學生里面,我們可就指望你了。”
“要是有合適的機會,缺副導演或者助理、場記這些,都可以叫我。”
“《青春派》的發行商是哪一家呀?”
“6月10號我們正好還在學校,到時候去電影院支持你。”
“你必須堅持啊,不能回家去繼承家產。”
有時候人就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凡。
這些同學很多都意識到了自己不會在電影導演這個領域發展,所以就想提前跟未來的大導演結個善緣。
只有宋安鵬坐在角落,憤憤不平地說道:“一個個都是馬屁精,就算上映了,這種沒明星的電影能有多少票房。”
“那也比你上不了電影院強。”
“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都是年輕人,未來可能都碰不上面了,那自然不會給別人留面子,有話就直接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