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時候是一個演員。”李謹言比較嚴謹:“但是他不是一個人,有其余人陪同跟聊天。”
沈濤聽完之后有些頭疼。
由一個演員獨挑大梁的電影其實并不罕見,但這些影片幾乎都是文藝片。
哪怕是那種天王級別的明星演獨角戲,票房也沒有高到哪里去。
“什么題材的呀?”
李謹言笑了笑,露出潔白整齊的牙齒:“科幻。”
這下王逸凡跟沈濤兩人都瞪大眼睛。
一個演員獨挑大梁就算了,竟然還要拍科幻電影,這是疊撲街虧本buff?
還是說想要來個物極必反效應。
雙重否定表肯定?
“科幻電影……老李頭,你沒瘋吧?”王逸凡都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了。
一個人的科幻片。
想想都覺得恐怖!
沈濤稍微冷靜一些,他知道后座的那個年輕導演不是傻子。
既然能拍出《青春派》這樣讓年輕人喜歡的電影,那肯定對新片有足夠規劃。
有些許懷疑很正常。
不過用不著全盤否定,說不定就點石成金了。
“那你這個項目大概什么時候能出來呢?”沈濤依舊幫公司留了個心眼,“如果需要投資的話,我們安美影視可以詳談。”
他沒說一定投資,只是說詳細聊聊,為公司爭取一個最先接觸的機會。
李謹言也沒想過吃獨食,他需要有人幫忙分擔風險,于是爽快答應道:“等我做好項目書的時候就跟你們朱總聯系。”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李謹言還打算跟其余影視投資公司溝通看看,有沒有人看中《月球》這個項目。
嶄新的新人缺少的是敲門磚。
他現在起碼可以有機會將新片的項目企劃放在影視投資者們眼前,不會直接被刷下去。
這就是影片成功帶來的好處。
王逸凡既向往這種獨挑大梁的電影,又充滿擔憂。
演員可以將表演發揮到極致。
但不見得是好事,有時候可能會讓演技短板暴露無遺。
也會讓票房號召力原形畢露。
怪不得李謹言說新片不適合自己,的確還撐不起這樣一部電影。
本身就只有一個演員。
當然要找那種演技派跟實力派才能扛得住。
“雖然我演不了你的這部電影,不過挺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樣的類型。”
李謹言聳聳肩膀道:“目前我抽空在寫劇本,估計還有一陣子才能完工。”
這次拍《月球》就需要做足準備工作。
不可能跟《青春派》那樣很輕松就能完成。
恰恰這種準備工作是李謹言需要經歷的,不然未來拍攝那種動輒幾百人的大劇組根本沒辦法玩轉。
像《流浪地球》的前期籌備工作可能就需要一年時間,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復雜程度比現代電影高了不知道多少。
學校里面教不會這些內容。
只有不斷實踐才能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