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郵件全部用漢字書寫,因為華國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文化輸出國,周邊這些國家幾乎都強制學習漢語。
郵件里面的內容很簡單。
對方看中了《青春派》這個故事在年輕人當中的流行程度,所以想用買斷的方式拿下電影在部分海外市場的發行權。
如果不是那種海外票房很高的影片,大多數電影投資方都會選擇買斷方式將作品賣出去。
省時省力省心,又可以快速回籠資金。
海外票房分紅結算非常緩慢,要是遇上坑爹的發行商,可能會拖一兩年。
李謹言個人覺得《青春派》的海外票房的確沒什么前景。
貝克影業想要用100萬華幣的價格拿下東南亞地區發行權,或者是500萬華幣拿下全球除華國以外的獨家發行權。
華幣就是世界上最值錢的貨幣,因此李謹言對這個數字其實很滿意。
畢竟《青春派》并不是那種故意走海外發行路線的文藝片,或者說影響力輻射甚廣的商業大片,海外票房潛力有限。
他也沒時間將什么東亞、南亞、美洲、歐洲的地區的放映權單獨售賣出去。
打包賣給這家公司應該就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只是這價格可以再商榷一下。
五百萬華幣比起成本來說的確賺了,可現在華國票房都五千多萬了,看起來實在太少了些。
謹言工作室需要籌備以及拍攝《月球》這樣的科幻片。
所需資金自然很多。
恰好這種海外版權售賣并不需要給其余任何人分成,只需要繳納足夠稅款即可。
總體來說非常劃算。
正好路演提前結束,李謹言干脆就回復了貝克影業后天在燕京見面。
他需要去打聽打聽其余影片的海外版權銷售價格。
看看到底出價多少才合適。
價格高了賣不出去,低了又覺得虧。
“這公司來得真及時。”
李謹言笑得合不攏嘴。
他計劃《月球》這部電影總投資一千萬華幣進行拍攝跟制作,現在肯定沒有這么多現金流。
等各項版權以及音樂收入到位后,湊夠一千萬完全不是問題!
“給自己打工就是好,一部電影就可以掙這么多錢。要是給別人打工,第一部電影開個兩萬塊錢酬勞都算良心。”
這也更加堅定了李謹言走獨立工作室的想法。
打工是不可能的。
這輩子都不可能!
李謹言低頭看了看手表上面的時間,此時已經是晚上十點過。
他不太方便給導師宋安鵬以及師兄謝波打電話咨詢,只能忍耐一晚。
人逢喜事精神爽。
此時他一點也不犯困了。
于是就將平板電腦拿出來,繼續開始做《月球》的相關劇本設定。
《青春派》的電影盈利非常高。
就算李謹言承擔新片的全部制片成本也不在話下,不過他需要有合作機構來幫忙,因為電影里的各種道具、布景以及視覺特效都很麻煩。
讓出一部分利益,從而換取自己沒有的資源以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