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那種郵件發過去,立馬就能讓對方受寵若驚。
好演員都不缺本子。
不好不壞的演員才缺本子。
郭安冰早有準備,她將自己準備好的名單遞過來。
李謹言接過來一看,果然幾乎都是頂級大咖、一線演員,最差都拿過了影帝提名。
“希望這么多人里面至少有3個人回復吧。”
“應該可以。”
郭安冰開口說道:“只要他們認真看了劇本,肯定會被角色吸引。這種能充分展示他們演技的角色恐怕十年難遇!”
李謹言笑了笑,“前提是我們能拍好。你這里有他們經紀人的電話嗎?我過兩天打電話親自向他們推薦推薦項目。”
經紀人的聯系方式很好找,但是通過經紀人聯系上演員才是最大的挑戰。
對于經紀人來說,他們日常的工作就是拒絕。
有太多太多項目跟商務合作找上門,幾乎每天都在拒絕,相當于是一個守門員的角色。
說服經紀人很困難。
這群人都是見多識廣的人,他們并不會因為一個劇本多優秀、一個角色多難得而激動興奮。
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將片酬放在第一位。
他們查看一份角色邀請的時候,最先關注的就是這個項目能為演員提供多少工資。
因為他們的收入就跟演員片酬掛鉤。
大項目才能賺到錢,小項目忙活半天還沒錢。
只有極少數對藝人職業生涯有足夠規劃跟遠見的經紀人才會費盡心思為演員尋找合適的角色。
顯然,《月球》能為演員開出的片酬并不多,只有100萬華幣而已。
這個數字對于普通人來說挺多了,差不多能在三線城市買套房或者付首付。
可是對于一線男演員而言簡直微不足道。
影視行業的收入極高,動輒上千萬華幣片酬。
光靠郵件聯系的話,可能會直接被扔到一邊。
所以李謹言才需要自己打電話過去,他要努力推銷自己的項目,努力讓對方覺得《月球》里面這角色就是為對方量身打造的,能幫對方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之類的。
其實這就是忽悠。
導演要是不會忽悠人的話,那在行業里面就很難混。
上到投資方制片人,下到發行商、幕后人員,都需要導演去盡力忽悠。
稍微美化一下就是要善于描繪美好前景。
電影成功了就是大導演,失敗了就是大騙子。
李謹言覺得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欠缺了些,需要著重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整個影視圈都充斥著忽悠的氛圍,就看誰腦袋更清醒一些。
比如李謹言現在就可以說他想邀請某某某來出演張偉一角。
外界人士肯定以為這事情妥了。
行業內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被拒絕了,要不然也不會用想邀請三個字,而是會用邀請了。
很多影視項目前期都會各種遛演員。
外界乍一看是擬邀請、已邀請這影帝那影后的,以為是個多厲害的項目。
結果真正定妝照公布,邀請的明星一個沒來,全是一些小咖。
現在李謹言可用不著這種手段來宣傳《月球》。
一方面會讓網友們心生厭倦,另外一方面又會讓最后真正出演角色的演員不滿,誰也不想成為最后的那個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