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鏡確定在明天。
留給自己的準備時間不多。
趙燁顧不得許多,直接就在書房內開始構建張偉這兩個角色的不同之處。
一人分飾兩角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角色精髓跟特性,不然觀眾很容易產生混淆狀態。
演員也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將就將就就行,要足夠分裂。
趙燁就是將張偉五號跟張偉六號當成完全不同兩個角色對待,為他們找到各自的人物性格,然后再揣摩心理,最后是根據性格心理設計動作、站姿以及說話語氣音調。
很久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挑戰了,他竟然找到了久違的干勁。
《月球》劇本認認真真看了兩遍,顯然還不夠多,還有很多細節東西在里面。
時間要是足夠的話,趙燁覺得自己肯定能將角色吃透。
現在他找到了一個老辦法。
那就是寫人物小傳。
跟別人不同,趙燁寫人物小傳并不會洋洋灑灑幾千字,聚焦各種細節或者長篇心理活動。而是簡明扼要地記錄關鍵信息,人物特點、人物關系、事情等等。
先爭取拿到這個角色。
后面有足夠時間做補充。
趙燁知道《月球》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開機拍攝。
他在心里為角色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然后用自己對劇本的理解給出答案。
為什么張偉會來月球?
因為他要賺錢。
每個克隆體都有類似的記憶,那就是來月球工作三年就回家。
他會在月球上面感到孤獨嗎?
答案是必然。
整個月球就這么一個人跟一個機器人,還沒有實時互聯網,只能在看照片、看過往發來的視頻,雕刻模型。
克隆人張偉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覺得自己在地球上面有家庭,有妻子跟女兒在等候,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地球。
因為思念從而產生孤獨。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張偉五號在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之后會那么抗拒真相,反而張偉六號很快就接受。
因為張偉五號真真切切在孤寂凄涼的月球上面生活了快三年,所有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就在于回家跟妻女團聚。
可是這份信念卻被無情打破。
克隆人怎么可能回家,克隆人在妻女記憶中甚至都不存在!
張偉六號從冷凍狀態蘇醒,以為自己跟妻女才剛剛分別,沒有經歷近三年的等待,所以思念之情并不深。
作為同一個人的克隆體,五號跟六號有著一模一樣的記憶。
但是他們的性格卻有了不同,就因為多出來的這三年時間。
飾演雙胞胎之類的角色其實很好分辨,畢竟是兩個單獨個體,只是長得相似而已。
演克隆人就不一樣,他們連記憶都相同。
尤其是那段張偉五號跟張偉六號你一句我一句,共同回憶跟妻子美好回憶的場景,看起來既讓人感動又覺得有些膽戰心驚。
張偉五號代表了孤獨,而張偉六號則是代表了好奇,都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