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檀弓下”,寫著有一個叫季札的人在齊國的時候,長子死了,把長子埋葬在吳國的嬴博之間,孔子參加了葬禮。
“魯亂,孔子適齊。昭公二十七年,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魯。延陵季子適齊,其長子死,葬于嬴博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齊、魯和吳三地具備。
秦凡寫下這句模糊的話,擦擦本不存在的冷汗,秦凡不由對孔穎達埋怨不已,不用想,這一定是他出得題。
孔子齊國歸魯,明顯就是一個陷阱,不過隨后秦凡便是笑了,題目變得簡單起來。
答完試卷,秦凡直接交卷走人,看到孔穎達的時候不由翻了個白眼。看著那老小子的笑容,氣不打一處來,只不過看到同時交卷的崔元以及陳光蕊心中思索,難道這是對他的惡意。
有人不想讓他成為狀元,給他施絆子。
畢竟陳光蕊隨身有三位羅漢護佑,他的身份也簡單不到哪里去,說不定就是一大能轉世,孔子去了哪里,人家說不定早就知道了。
崔元也是不簡單,畢竟道家的手段也不是他能理解的。
不過秦凡也沒有多想,等參加殿試才是最終的戰場,人道大勢之下,就算自己在上面畫個烏龜,他也會參加殿試的,不然百姓不會罷休。
“至庸公子果然不凡,竟然率先交卷,領先于我二人。”
秦凡看了一眼出聲的崔元,搖了搖頭,隨后就看到了陳光蕊眼中復雜,好似還有一絲羨慕,以及一絲埋怨,不明所以。
“二位,不知孔子于何地。”
崔元笑了笑沒有說話,陳光蕊卻是出聲,讓二人都是驚奇不已。
“孔子從齊歸魯,匯聚大勢,又引吳國氣運加身,位于三國交界之處,謀求教化功德。”
秦凡一愣,自己答對了,齊、魯和吳三地具備。
交界之處,不就如此嗎?
“孔子匯聚百國氣運加身,登臨亞圣之境,當位于九天之上。”
崔元的話讓二人一愣,隨后秦凡便是無奈說道,“二位,我等凡人,不言鬼神。
孔圣當時,齊、魯和吳三地具備。”
秦凡搖搖頭,施施然離去,二人不足為慮,多慮仙神,豈知大唐乃人族之地,多是凡人,必為凡語,第一是他的了!
胸有成竹,對二人頗為不屑。
至于其他人,他并沒有放在心上,這些題目對于他來說是很簡單,但他可是讀了百萬卷藏書,各種孤本,知識儲備量就是巨大的鴻溝,讓他們難以跨越。
更何況知識多于氏族之手,寒門難出貴子就是出于此言。
而且陳光蕊以寒門之名,匯聚人道氣運,他豈能不知,這也是陳光蕊狀元之才能夠傳名的原因,畢竟此世他的確是寒門。
但不禁推敲,事后必有人發現端倪,必遭反噬,不考慮后果,又豈能成為他的對手。
又言仙神之說。
至此無憂矣。
只不過隨后秦凡便是一愣,自己剛才是不是提醒了他們二人,這是不是資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