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王浩和劉凱同時說道。
將公司的事情安排清楚,江白開始進入規律化的工作狀態。
每天碼字五小時,更新三章,其余作為存稿。
剩余的時間是時間。
他買來大量書籍,種類很雜,從古典文學藝術,到現代企業管理,從演員的修養,到金融杠桿,應有盡有。
他要充實自己。
跟系統接觸了一年多時間,他對系統也有些了解了。
系統中的技能和商品固然強悍,但從系統整體的能力來看,其實是技大于道。
所謂技,便是指實用性。
所謂道,便是指根本性。
系統在某些具體的事情上,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但系統并不會增長江白的底蘊、內涵、見識、氣質等內在東西。
如果一味依靠系統,那就會失去自我,早晚淪為系統的奴隸。
所以他要提升自己的內在,增強自己掌控系統的能力。
在人與工具的博弈中,要永遠記得,人才是主體!
……
三個月后。
江白出現在博納影業集團的接待大廳。
10年的內地影視圈,呈現群雄涿鹿的態勢。
由中影、華藝、光纖、伯納四家影視集團,組成內地一線影視集團的陣容。
其中中影掌握海外大片引進權,又是國字頭企業,雖不是盈利最強,但地位無疑最高。
華藝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掌握最多的藝人和最強大的影視制作團隊,位列第二。
光纖掌握最強大的宣傳能力,其龐大的記者團隊,不僅遍布國內各省,甚至還有海外記者存在。他是國內除央視外,唯一擁有海外宣傳能力的公司。
伯納擁有最強大的發行能力,全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院線,都是伯納的合作伙伴。同時他也壟斷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港片內地發行業務。
當然,以上說的是各家公司的最大優勢,而不是獨有優勢。
事實上,別說這四家一線影視集團,便是下面的二線、三線影視集團,甚至是工作室,也擁有制作和發行影視作品的能力。
所以江白無論去哪一家,都可以為他發行斬龍。
而他之所以會來伯納,只是因為今年,其他三家影視集團都有自己拍攝的影片要發行,唯有伯納,只是主發《大笑江湖》。
世上很多事都不是明碼標價的,而影片發行這個行當尤為水深。
后世18年發布的國產喜劇片《泡菜愛上小龍蝦》,上映5天票房62萬。
導演便炮轟發行方坑人,并要求看257萬發行費用的明細賬目。
對此,發行方的回復是,理解導演對于票房不理想的焦慮。
但隨后宣稱,第一,合同是和北京文化簽的,成本確認過了。
第二,沒跟導演簽合同,沒有義務給你看明細。
第三,票房不好“影片的品質是根本”,并斥責了“票房好的都歸到影片品質好,票房差的都讓宣發背鍋”的“行業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