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好啊!”陸晨心中大定,又拉過來一個冰城的醫院,對于他的臨床研究又是一個極大的補充。
而且,正如同段久芳所說,其實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研究。
陸晨在培訓班成員中,也能怒刷一波好感。
……
待段久芳走后,陸晨立刻就撥打了導師李瑤的電話。
李瑤接到電話,還以為陸晨是來匯報周考成績,沒想道陸晨說的是臨床研究。
“什么,你拉了一個冰城的醫院,還有一個京都的醫院?”李瑤也有些吃驚,短短幾天,陸晨就和培訓班的成員混熟了。
“嗯,多中心的研究,收集不同地域的醫院,最后得出的結果,肯定要更權威、準確一些。”陸晨道。
李瑤思索半晌,道:“話雖如此,但是多中心需要各個醫院心內科的相關負責人牽頭,要確保實驗方案,使用的器材、設備完全一致,難度不小啊。”
數據越多,最后的結論真實度肯定越高。
但是,不同中心、不同機器的數據,也會導致結果有誤差,這也是無法忽視的一點。
“老師,所以我想讓您做這個項目的牽頭人。”陸晨正色道。
原本的臨床研究只是局限于京華,所有的協調工作比較簡單。
但是如果想要讓臨床研究,在華夏各地進行多中心的研究,這就復雜了。
李瑤沉默了半晌,她在思索這件事的得失。
說實話,陸晨的項目,她很看好。
而且無論怎么樣,她都是陸晨論文的通訊作者。
陸晨的論文出彩,她也跟著沾光。
所以陸晨在發一篇5分的SCI論文之后,她也趁熱打鐵,想要幫陸晨繼續進一步臨床研究。
擴大樣本量,也許能發出一篇10分以上的SCI論文。
可是,李瑤卻發現,陸晨所求,好像不止于此。
華夏各地的多中心研究,樣本量絕對是數以萬計,一旦成功,這種份量的臨床研究成果,那絕對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啊!
這樣一來,研究的費用,所需人力、物力,成倍的增長。
“老師,不,不行嗎?”陸晨見李瑤半天沒說話,便小聲追問了一句。
“也不是不行。”李瑤皺著眉頭,“但是以我們的能力,承擔不了這種級別的研究。”
“老師,那您的意思是……”陸晨一愣。
“用你前期的實驗成果,去申請國自然項目或者面上項目。”李瑤正色道,“只有通過國家的資金幫助,才有可能完成這種級別的成果。”
陸晨怔了怔,他現在可沒申請國自然項目的資格。
“老師,我現在應該沒資格吧。”陸晨小聲道,這種級別的項目,一般學歷的要求,至少是博士以上。
“你當然沒資格。”李瑤笑了笑,“我的意思是,以我的名義去申請。”
此時,李瑤的書桌上,正放著一份國自然的標書。
這正是她準備了大半年的標書。
如果以她的名義申請,那么勢必要她放棄目前的項目,重新準備陸晨這個臨床研究的標書。
“老師,這樣行嗎?”陸晨有些心動。
如果真的能申請上國自然,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迎刃而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