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陸晨請假的事情,這已經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自己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在全華夏電生理培訓班中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已經是燒高香了。
還給自己的學生穿小鞋,李瑤覺得陳泰然作為校領導,可沒這么愚蠢。
事實上,陳泰然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來自京都的消息。
“第二?”他猛地從沙發站起,“你確定?沒搞錯吧?他叫陸晨,一個二十多歲的男生。”
“陳院長,我不會弄錯的,就是他!”
陳泰然掛了電話,有些許驚愕地坐回沙發上。
“一個學生,居然能排第二?!”
他很難相信這個事實,但是電話對方不容置疑的回答,讓他不得不接受。
“罷了,罷了。”陳泰然搖了搖頭。
他知道,以目前陸晨的成績,他根本不可能輕易去暗地里下絆子。
學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肯定又要大力宣揚陸晨的成績,以此提升學校的影響力。
……
京都,電生理培訓班。
既然得到了李瑤導師的準許,陸晨對于自己多中心研究的事情,更加的上心。
現在正是一個十分好的機會,培訓班里都是華夏各地心內科的翹楚。
如果能盡量和他們一起聯合,組成多地的多中心研究團隊,那他的臨床研究就初具雛形。
接下來的這些天,陸晨除了在培訓班里接受各個教授的訓練,抽空還聯系了幾位對臨床研究感興趣的學員。
陸晨還利用自己另外一個殺手锏——模擬手術間的訓練時間,來爭取眾人參與臨床研究的機會。
這本就是一個雙贏的合作項目,又在陸晨耐心的推動,以及給予好處的情況下,整個培訓班,一共有八人同意參與這個多中心的研究項目。
“夠了!”陸晨心中暗喜,“加上京華本地的幾家醫院,一共有十三家醫院共同參與此次臨床科研項目。”
當然了,這是初步達成合作的意向。
最后是否會加入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還得看后期的談判,資金是否到位,也就是說國自然項目能否申請成功。
陸晨的這一波操作,在培訓班中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風浪。
眾人只是以為他是在給自己的導師干活兒,而且培訓班本就是一個交流臨床和科研的地方。
除了陸晨,還有其他不少人都趁此良機,在尋求合作。
……
第二周的周考如期而至,又是臨床實戰的考核。
這一次,陸晨的成績仍舊排在了第二。
第一,還是京都大學醫學院的于和偉。
連續兩次排名第二,讓陸晨在培訓班里,初露鋒芒。
另外,陸晨將模擬手術間的時間借給他人,這個消息也廣為人知。
大家在驚訝之余,同樣十分疑惑。
使用模擬手術間的機會,大家可都是分秒必爭,陸晨還借給別人?
要知道,在模擬手術間訓練這一周,可能抵得上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好幾個月啊!
臨床上,練手的機會,少之又少啊!
陸晨居然把這種大好機會,讓給別人,還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