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擇水而居”,凌杰算是徹底領悟了其中的奧秘。這些天老張頭帶著他走遍全鎮三十個村莊、八十一條河流,九九八十一,挺吉利的數字,三十個村莊無不澤水而建。
這一趟走下來,全鎮的河流全都裝入凌杰腦海中,先賢說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誠不欺人也。
“這幾天轉下來,你有什么收獲?”老張頭說。
“治水工作不容易。”凌杰斜著眼說。
張梅青一聽,不屑地說:“切,這還用你說。”
“還有……”凌杰故意卡著不說下去。
“還有什么?”老張頭追問著。
“就是這項工作沒有全面發動起來,村里的治水都是看在你面子上,換了一個人恐怕工作難以為繼。”凌杰慢條斯理地說。
有點意思了。“你繼續說。”老張頭鼓勵他。
“沒了。”
老張頭大失所望。搖搖頭說:“白帶一場。”
“噢,主任,我還有一點感悟。”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別便秘似的,一段一段地拉。”
凌杰暗暗發笑,把他逗急啦,罵起臟話來了。
“您的治水的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委托人管理河流。”
“對呀,這就是我的秘招,否則靠我一個人如何管得住這么多條河流呢?小凌悟性不嘛。”老張頭夸贊他。
他接著問:“這個辦法怎么樣?”
“不這么樣。”
“你說什么?”老張頭急了起來。
“這種辦法是在志愿基礎上的,沒有職責要求,人家要是不想干了,你也拿他沒辦法,最主要的是這種方法沒有法律支撐的剛性又缺乏政府層面的支持,注定不會形成長效機制,造成工作不能全面落實。”
這小子說得太對了,張梅青不竟對他肅然起敬,拍著桌子說:“你說得太對了,切中要害,小凌,有一套呀。”
“不敢,不敢,還是主任引導得好。”
“別謙虛,好好干下去,定能干出一番新天地。”
還新天地呢?這段時間下來,凌杰算是徹底看明白了,這治水辦是個應對上級的擺設,領導根本沒有放在眼里,難怪老廖說他是發配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就是希望盡快回到城里去。
“你對治水工作有何看法?”
“治水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單憑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就拿半嶺村來說吧,村民們祖祖輩輩都是以手工造紙、制作千張為業,他們是以此為生呀,他們造紙用的石灰、堿等,確實污染水流,滅絕魚蝦等,為治水你要關掉他們的營生,那我們必須給他們找到另一條出路,否則都是天方夜譚,村民是不會同意的。可憑我們的力量辦得到嗎?”
老張頭插話說:“我又何嘗不知呢?我多次向領導反映此事,可人家說:‘老張,治水是好事,可人家了得活呀,剝奪了他人的生存權,還談什么環境保護呢?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不能矯枉過正,時機很重要,工作嘛,慢慢來。老張,你的工作我們都看在眼里,你已經很努力了,很不錯啦。’”
“治水工作也是一項長期工程,得慢慢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凌杰接著說。
“小凌,你看得比我明白,但工作得做下去,這樣吧,你把這次調查的情況寫成報告,我們一面做好基層工作,一方面要如實向上級呼吁。”
“是,張主任,除寫調研報告外,我準備總結一下我鎮的治水好經驗,擴大社會影響,爭取領導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凌杰建議,林主任說了沒有把寧江鎮治水工作做好,他就不能回城,他是立過軍令狀的,要想早日回城,除努力奮斗外,擴大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有什么好經驗啊?”老張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