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很快就開始了,科技小組的比賽名義上是學生自己的比賽,所以學校除了提供場地之外,更多的還是學生自己組織。
如何迎接其他學校的學生、帶隊老師,如何安排住宿,都是由學生會來安排,這怎么說也是東區數得上的學校都要參加的比賽,所以規格不能太低,這個時候就看學生會的手段了,到底能不能讓來這里的學生老師滿意,能不能順利的完成比賽,都要去看學生會的辦事能力了。
不過,學生會這里也不是善茬,對于這些方面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并沒有什么疏漏。
當然,如果說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這么多人,學生會又難得組織一次類似的大活動,沒有經驗,所以問題還是有的,不過只要不是大問題,那么這件事就算是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等把所有來人安排妥當之后,學校對于學生會的這次組織會議的評價是,很不錯。
不過頭天安排人這個還好說,比賽才是重中之重,這次大賽的比賽時間還是比較密集的,所以比賽安排的怎么樣,對學生會將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這次比賽,是放在科技大學的體育管里進行的,劃分了數個比賽區域,此時裁判組已經就位,各學校的比賽選手以及他們的機器人已經到位,正在進行稱重。
為了公平,機器人的重量是被限制的,防止有的人將機器人做的很重,其他機器人都無法撼動,這等于是“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比賽,所以這是不允許的。
稱重地點有數個,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完成了稱重,然后所有的機器人封存,防止有人對機器人進行修改,增加重量。
吃過午飯后,比賽正式開始了。
所有選手在特定區域內對自己的機器人進行檢查,防止出現問題,而旁邊則是裁判,確定他們沒有增加機器人的重量之類的。
比賽時評分制,主要是看機器人的技術含量,如果符合這次主題要求,那么即便是敗了評分也不會低,如果是不符合,甚至偏離太多的話,甚至會被直接淘汰!
比賽采取輪換制,參加比賽的選手顯示抽簽決定自己的分組,然后根據分組與同組成員比賽,最終決出前三名與其他小組的前三名比,最后得分高的人獲勝。
這一套規則跟郭安義重生前并沒有什么兩樣,所以他便沒有在意,隨便拍了個人去抽簽,結果抽到的是四組。
小組一共分為五個,四組的比賽時間可以說是非常靠后的,可能要等到兩三天后才能比賽。
不過他們也不以為意,畢竟這樣的盛會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家都非常高興的看著比賽,見識一下別人的機器人。
郭安義沒有等在現場,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開始對人工智能進行最后的封裝,完成了這一步,他的人工智能就能夠上線了。
說實話,在重生之前,他的公司賺到的第一桶金,就是人工智能賺到的,雖然當時的技術不算成熟,但是對比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這個名字命名為阿琪的人工智能能,自我學習非常強悍,成長迅速,很快就成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標桿。
進而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找上門來,之后他又上線了人工智能操控的游戲以及虛擬女友、歌姬之類的,資金迅速的膨脹,為他后來進入其他行業提供了助力。
所以他決定再次復制這樣的過程,而且是一步到位的,畢竟現在的阿琪要比他重生之前開公司那個時候強多了,肯定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
就這樣他一直在家里忙自己的工作,等到輪到他們比賽的當天,他才回到了賽場之上。
可以看到,第四組比賽的成員都已經到了,機器人各式各樣,大家都互相查看著對方的機器人,想要找到對方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