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簡略的記述中,我們大致能勾勒出夙沙氏作為煮海為鹽創始人的形象。由于年代久遠,缺乏文獻和考古資料的支持,實在無法準確地推斷夙沙氏煮海為鹽的方法;但可以想象,在遠古時期生產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夙沙氏要經歷怎樣的艱辛才能從海水中提取出了食鹽。
夙沙氏究竟誕生在哪里,活躍區域又集中在什么地方?若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找到了中國海鹽業發展的源頭。關于夙沙氏活動的地方,有山東壽光說、山東膠州說、山東城陽說、江蘇鹽城說等多種觀點。
據專家學者考察各種歷史文獻,調查當地地理環境并結合考古發現的最新成果推斷:山東半島一帶最有可能是夙沙氏煮海為鹽之地。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她養育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講著講著,我耳邊聽到了爺爺輕聲哼著小調的聲音,接著聲音慢慢變小了,傳來了均勻的打鼾聲……
我走出房間,大口吮吸著春天的氣息。極目眺望,遠處是一碧萬頃的渤海,蔚藍色的海水隨風蕩漾,一大群海鷗和幾只不知名的海鳥不時從海平面掠過。
翻卷的浪花一浪接著一浪拍在沙灘上,循環往復,樂此不疲。凝神細聽,我似乎傾聽到了海的聲音……
有黨的領導,有組織上和爺爺、爹爹等老一輩海鹽人的關心關注和關懷,海鹽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海鹽企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咸澀的海風,帶著海水特有的腥味,常常令我們海鹽人沉醉其中。
大海的奉獻,海水凝結的精華,海鹽!將是我們三代鹽工,不,是更多的,更長的,世世代代海鹽工人的難舍情緣。
孩子,咱是黨的人,咱們家世代都是海鹽工人,要記住,堅決不能給黨旗抹黑,堅決不能昧著良心做事。
秉匠心,產好鹽。做良心人,產放心鹽。
爺爺、爹爹等人的諄諄教導似乎又在我耳邊回蕩著,回蕩著,經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