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和楊光聽袁方講到這里的時候,倆人對望了一眼,韓健問袁方:“就是說,咱們一直以為他們上山了,其實他們只是在離半山腰不遠的地方活動,咱們可能多次經過了他們去過的地方?”
袁方點點頭說:“咱們總覺得這種事會找個極隱蔽的地方做才對。”
楊光問:“咋還冒出個老乞丐來?跟陳濤是發小?”
“陳濤這個人因為婚姻上的不幸,把自己想的很悲慘,所以他需要在別人身上找到一些平衡,從誰身上?那個老乞丐不過是個無家可歸的拾荒老漢,住在西邊一個廢棄的小廠子里面,前些年這位老漢撿破爛撿到學校那邊,陳濤見了,就開始跟老漢搭話,一來二去的就熟了。”
韓健說:“這平衡找的,也是沒誰了!倆孩子也認識這個老漢?”
“老漢經常在學校周圍出沒,倆孩子咋會不認識。”張勇說。
“那就是說老漢住的那個破工廠并不遠?”楊光驚訝的問。
袁方呵呵一笑說:
“咱們都是被某些固定在腦子里的思維模式限制住了,總喜歡把事情復雜而且嚴重化!總覺得倆孩子走了很遠,才會出現又餓,又累的情況,其實直線距離這個破工廠跟村子相距并不是那么遠,位置就在發現尸體的地方往西走一段再往南走的道邊上,倆孩子回來的時候黑燈瞎火的,又著急,很有可能跑錯了方向,而咱們一味的往西找……”
“王耀慶他們說,之前他們搜查過這個破工廠,啥都沒發現,也就沒往心里去,這個拾荒老漢脾氣古怪,他們也嘗試的溝通過,沒啥用。”周奇說。
“人家這才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有瓶瓶罐罐……”
“對于這類人,就不能問出‘有沒有看到’‘知不知道’這類讓他選擇的問題,他一定會說沒看到,不知道!要把心里假設性的問題當做實際發生過的事情那樣問出來……”
張勇打斷袁方說:“就是詐唄!‘你都跟那倆孩子說過啥?’”
“對!就是這意思!”
“他倆跟陳濤分開之后,就直接去找老乞丐了?在哪分開的?”楊光問。
“他們埋尸塊兒的地方本來就不算高,陳濤沿原路回家了,倆孩子一人拎著一包書,山邊上道熟,他倆跟陳濤說,找個地方滑下去,再去西南邊給老乞丐送書,按照陳濤計算的時間,倆孩子在中午前就應該回來,他還準備好了飯,等他倆回來吃,然后下午去上課。”
袁方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上午逃課的理由就是倆孩子聽說山上有參,想偷著去挖,剛走到村邊上就被陳濤看到,直接被陳濤給攔住了,還叫進家里想講講道理,但陳濤這時候兒犯病了,倆孩子照顧他來著,才耽誤了半天的課,陳濤到時只需要跟倆孩子的班主任解釋一下就行了。”
“不對呀,如果是這樣設計的,陳濤完全沒必要讓倆孩子還去趟老乞丐那,對不對?再有陳濤埋完尸塊兒可是自己走回家的,萬一這個過程被別的村民看到呢?”楊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