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坑之。”皇甫嵩冷冰冰的說道。
奪得頭功的張懷道一個人呆在營帳內,回想著跟張飛的戰斗。他原本以為出槍的速度越快越好,但是想到張飛那一矛,并不是以速度取勝,甚至不是以力量取勝。
“他到底是怎么破我的槍法的?”張懷道想不明白。
心思煩亂,張懷道在營中閑逛,正巧碰到了劉備三人。
“是你小子,你搶了我的頭功,快還回來!”張飛見到張懷道,立刻大叫起來,他已經知道張梁的身份。
張懷道笑道:“三將軍說笑了,我什么實力,能從你手上搶功?”
張飛一聽,頓時說不出話來。
“張梁本來是我擒下的,這頭功就是我的。”半晌張飛氣道。
“哈哈,我可是記得三將軍說的,張梁歸我,李大目他們歸你,你還說你從不后悔,難道是我記錯了?”
張飛氣急敗壞:“我當時哪里知道那人就是張梁,你為什么不告訴我?”
“我怎么知道你不知道?”張懷道雙手一攤。
“好了三弟,不要再胡攪蠻纏了。”劉備無奈的說道,剛從張飛口中知道此事時,劉備也氣的頓足。天大的功勞就這樣被放走,任誰也不會甘心。
但是現在大局已定,再說這些也沒有意義了,反而會得罪張懷道。
張飛氣的直喘氣,但也沒有再說什么。
“這一次確實是我承了三將軍的人情,將來必定回報。”張懷道說道。
“那你可記好了!”張飛道。
沖突之后,張懷道反而有點喜歡張飛了。不過對于劉備和關羽,他還是保持著警惕,特別是被劉備。
劉備能在亂世當中,從織席販履之徒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幾十年中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絕非常人可比。
“備三人恭喜軍侯。”劉備羨慕的說道。
張懷道說道:“玄德公不必如此,要說功勞,三位的功勞也不少。但朝廷論功行賞,是否還記得我們的功勞,那可就說不定了。”
“軍侯這是什么意思?”劉備連忙問道。
張懷道笑道:“皇帝評定功勞,還是要依靠諸位大臣和十常侍,畢竟皇帝不在戰場,根本不知道是誰立了功。哪怕是我們這樣的戰功,想要得到封賞,也必須讓皇帝先知道。”
“軍侯斬殺賊首,如此大功,誰敢隱瞞陛下?”劉備明白了張懷道的意思。
“若是無人隱瞞,那是最好。”張懷道不以為意,“我與三位有緣,便給三位一個建議。玄德公最好想辦法將自己的功勞傳遞給朝廷,盧植大人雖然下獄,但他官聲卓著,還是有不少人愿意幫他的,這些人可以幫到玄德公。以玄德公的功勞,足以謀一個太守,將來也可一展志向。”
劉備心里對張懷道的話不以為然,關羽直接道:“旁門左道。”
“好吧,三位就當我沒說。”
張懷道知道劉備他們現在還是熱血青年,滿腔義氣。等他們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才能知道變通。
……
“軍侯,禮物我已經讓人送到了太尉府上。”楊懷避開其他人,悄悄對張懷道說。
“此番多謝你了。”
楊懷笑道:“若無大人提攜,我也得不到多少功勞。”
張懷道給劉備他們建議,他自己自然也不會忘了。他在長安無人,但手下這些北軍卻都是長安人士,很多都有背景。
就好像楊懷,他就是楊家的旁系。楊家也就是弘農楊氏,楊修就出自這一家族。弘農楊氏在大漢是名副其實的高門望族,袁紹總說袁家是四世三公,而弘農楊氏比他絲毫不差。
楊懷雖然是楊家旁系,影響不了主家,但總歸跟太尉有些關系。張懷道就將自己能搜集的財物全部托付給他,讓他幫自己送給了楊家,在上報功勞的時候,也分給楊懷不少功勞,這些功勞足以讓楊懷升為軍侯。
“以大人的功勞,封侯拜將不在話下,大人為何求一個偏遠之地的太守?”楊懷很不解。
張懷道笑了笑,若他也是世家弟子,肯定能夠封候拜將,但他只是一介平民。
“我只求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就好了。”張懷道說道,“此番若能成,將來我一定會報答太尉的恩情。”
“大人放心,我一定會竭盡全力促成此事。”
“也該回常山了,不知道當初一起出來的人,能有多少回去。”張懷道長嘆一聲。
張懷道知道歷史走向,不想卷入朝廷的是非,就托楊家謀一個漁陽太守的職位。他知道要不了多久,漁陽的張純、張舉就會發動叛亂,自己有心算無心,一舉平叛,便能再立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