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四世三公,底蘊果然深厚。”張懷道忍不住感慨,袁紹不過是渤海太守,就能養的起五萬大軍,而且還都是披甲的精銳。
最重要的是,袁紹不缺糧食。
“冀州實力也不容小覷。”戲志才說道,“田豐,沮授都是智者,他們智謀很深,經驗老道,我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這兩人我也曾讓人招攬過,可惜他們都是石頭腦袋。”張懷道搖搖頭,這個時代的名士最看重家世,像田豐和沮授,他們能投入袁紹門下,但卻不會投向張懷道。
“張郃,高覽,鞠義等人,你們也要小心。”張懷道點出了冀州的大將,“還有袁紹麾下的顏良和文丑,要論起來的話,只有子龍和子義能夠穩勝于他們。”
“冀州上將潘鳳呢?”魏延忍不住問道,實在是潘鳳的名氣太大了。
“此人我倒是把握不好。”張懷道搖搖頭,“你們如果碰上了,小心就是。”
想到四方諸侯征討,幽州文武都有些擔心,這時候戲志才忽然笑了。
“大家不必憂心,別忘了主公還有神器。”戲志才提醒道。
眾人這才想起張懷道所說的火藥,那種驚天動地的威力根本不是血肉之軀所能阻擋的。
“軍師說的太對了。”方威一拍手,“任憑他們來多少人,任憑他們是多么堅固的城墻,在火藥面前都是形同虛設。”
火藥的威力增加了眾人的信心,張懷道卻忍不住潑冷水了。
“火藥不可輕用,這一仗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張懷道說道,“不過就算是硬拼,贏到最后的還是我們。”
張懷道開動戰爭機器,遼東的制度顯現出優越性。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三十萬大軍南下廣寧。
袁紹他們也沒閑著,會盟的三位盟友之后,袁紹被推舉為盟主。他帶領著自己全部的五萬大軍,連同冀州、徐州和北海的大軍一起,也抵達了廣寧南面。數十萬大軍隔河相望,戰云密布。
張懷道他們用望遠鏡觀察袁紹等人。
“所謂的四方聯盟,也不過如此。”魏延算了一下,袁紹一方的人馬不過二十萬,頓時輕視起來。
“文長不可大意,我們經歷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可不少,我可不希望我們這一次成就了袁紹的名聲。”張懷道說道。
“主公說的是。”戲志才說道,“而且我們不要忘了,黑山的黃巾軍還沒有動呢。”
眾人恍然,黑山的張燕麾下號稱百萬,就算除掉那些老弱病殘,也能集合起十萬大軍。最重要的是,這支人馬直接威脅張懷道的右翼。
“張燕不得不防。”張懷道想了想,“閻柔,你和方威一起駐守常山,我給你們五萬兵馬,若是張燕敢來挑釁,你們不必出戰,只要拖住他就好。”
閻柔和方威領命。
袁紹的大營當中,眾人的表情也不輕松。
“盟主,張淵人馬眾多,而且大多數是騎兵,這可如何是好?”孔融擔心道。
袁紹輕輕一笑:“文舉放心,此戰我心中有數。”
“不知盟主有何妙計?”陶謙問道,他這一次出兵并非本意。
袁紹猶豫了一下,說道:“我知道張淵兵強馬壯,如果跟他硬碰硬,結果恐怕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不過張淵在幽州倒行逆施,對他不滿的大有人在,我們只要拖住他的主力,等他的后方亂起來,此戰便不戰而勝。”
眾人恍然大悟。
“盟主神機妙算,我等佩服。”
袁紹自矜的一笑,其實這計策也不是他的,而是南華老仙的。在南華老仙看來,袁紹他們不過是棋子而已。
另一邊,曹操會盟了十三路諸侯,準備攻打董卓。這一次袁紹沒有參加,袁家的嫡系袁術被推舉為盟主。成為盟主之后,袁術意氣風發,揮兵前往汜水關。
一時之間,天下有識之士的目光都被這兩場大戰吸引,大家都在心中推演這兩場戰爭對天下局勢的影響。
……
廣寧城內,張懷道和戲志才等看著沙盤。
“袁紹他們的反應有點奇怪。”戲志才說道,“到現在他們退也不退,戰也不戰,到底在搞什么?”
張懷道輕哼一聲:“他們不敢正面作戰,很可能有陰謀,我已經讓岳磊去查了。”
張懷道剛剛說完,岳磊便推門而進。
“主公,有消息了。”岳磊道,“我們的人剛剛查到,袁紹是想等我們后方發生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