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需要強大大商以延續氣運爭取發育時間。
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人皇鎮世決乃人道之法,境界越高,越倚仗人族氣運。
需要身為人王的他做出功績,提升整個人族的氣運,才能在境界上取得突破。
所以,現在還是得從內政上找機會。
唐笑間不給好臉色:
“既然諸位愛卿覺得孤所提議之事皆不可行,那諸位有何良策否?”
商容梅伯等權臣低頭不語,看似黑臉自責,實則在偷笑。
架空紂王的,正是這幾個老臣。
商朝的繼承制度與我們印象中后世嫡長子繼承的王朝不同。
商朝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兩種繼承制度配合使用。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紂王是他爹帝辛的第三子,排在他前面的有叔叔箕子和大哥子啟,且兩人頗有賢名。
而紂王有什么呢?
他并未表現過任何賢君的潛質,他只是因為身體強壯,在帝乙遭遇危險之時上演了一出拖梁換柱救老爹的勇猛戲碼。
可以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所以按照傳位制度,無論是按照“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都輪不到紂王繼位。
可他還是成了大王。
這其中就有商容、梅伯等一干老臣在帝乙面前大力支持和推舉紂王的原因。
他們之所以這樣大力推薦,當然是為了權勢,為了自己的利益。
紂王頭腦簡單,好掌控嘛!
紂王沒有讓他們失望,繼位七年以來,老臣們可以說是聯手把控了朝政。
商容就在紂王登基后從主管禮樂的大臣變成了丞相。
直到這次女媧慶典宣布改革,他們才感覺有些不妙。
改革豈是你想改就能改的?你也不看看改革動的是誰的蛋糕?
自然是我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啊!
于是這些把持朝政的老臣,制定了一個三不原則:
不主動,不配合,不負責。
這些家伙......真想當一次暴君砍了他們以儆效尤啊!
可我不能這么沖動,沖動是魔鬼
很簡單,大商的這座政治機器還需要他們來運轉。
商容等人是耕田的牛,牛好殺,但田就沒人耕了。
過于激進的砍了他們,只會造成人心惶惶,貴族叛亂。
封神中,正是因為紂王亂殺人,失去民心,導致眾叛親離。
據說歷史上的紂王也是因為改革過于激進,導致貴族把自己賣給了西周。
所以,只能徐徐圖之。
就在唐笑間準備先就此作罷,另尋想辦法之時,他余光瞟到了一個白白胖胖的身影從大臣隊伍中走了出來。
“臣......費仲有事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