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的速度非常之快,一個時辰能跨越千里的距離。
兩個時辰之后,馬車來到桃花溪,世家聚會的地點。
“居然是一個世外之地。”姜文川有些感興趣道。
桃花溪這個地方可以說是與世隔絕,凡人幾乎看不到這個地方,即使看到了也不能走進去。
但這小小的隔絕手段,對于他們兩個而言只是一般般罷了。
馬車前出現一個洞口,洞口是另一方世界的景色,馬車緩緩開了進去。
里面各位世家家主也感應到有人過來,于是紛紛上前迎接。
這是大儒布下的陣法,能破解到的只有大儒了。
張鶴堂見到兩個人的一剎那,頓時躬身行禮:“見過姜丞相,李知州。”
讀書人都有一個習慣,稱呼對方一般都說官位。
哪怕對方已經告老還鄉,不再擔任這個職位,人們還是習慣稱呼官位。
“哎!這些都是過去式了,不值一提。”姜文川苦笑道。
“對了,信中的內容可屬實?”李文英疑惑道。
不是李文英磨嘰,而是這件事情太嚴重了。
這個世界以儒道為尊,百家歸儒。
所以晉朝正統且唯一的學說就是儒學,唯一的至圣就是孔子。
儒學包容并蓄,百家的學說也算在儒家之中。
雖然表現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基本的觀點還是屬于儒學的,是在儒學世界觀上表達的。
但是陸離傳播的學說不一樣,他幾乎是以一種全新的世界觀來解釋世界的理論。
太平經將萬物歸于飄渺的大道,而不是儒家所說的“天”。
這兩者看似差不多,但實則不然。
儒家的“天”,是無處不在的。
天命掌握著萬物眾生的命運,生死病苦;
就連國家的生死存亡也是由天命決定的,國家的君主是天命所歸,所以也稱為天子。
如果天子逆行倒施,那么上天就會降下懲罰,甚至天命不會在他身上,國家因此而滅亡。
天命從而再次選出天命所歸的天子,這便是儒家改朝換代的理論。
在這套天命理論之下,這就給統治階級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基礎,人人都必須要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倫理。
若是違背了綱常,那就是大逆不道的。
而大道則不同,大道是自由、平等、公正的。
萬物都在大道之下,受到大道的影響;在這大道之下,所有眾生其實都是平等的,沒有什么“天命所歸”的說法。
所謂的天子,王侯在大道眼里都是平等的,與凡人并無差別。
大道對誰都沒有偏愛,他們之所以是王公貴族,更多還是靠著個人的機緣以及自我奮斗的結果而已。
并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也不是由某個冥冥中存在所決定的。
這便是李文英粗略讀了太平經一番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