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干什么?”李文英喝問道。
“還沒看出來嗎?”陸離笑瞇瞇反問,“此女為夫殉節,也沒有人逼迫她,看到周圍人了沒有?他們部分是女子族人,正興高采烈慶祝多了一塊貞節牌坊呢。”
剛剛陸離兩人聽到了事情的原委,女子出身于一個書香之家,父親將她許配給才子張京、
但天不遂人愿,婚約才定下沒多久,張京便病死家中。
按照習俗,未過門的妻子可以解除婚約,但女子還是堅持守節了。
并在家人的鼓勵下,進行殉節。
“守節?殉節?”李文英思緒飄向遠方。
記得是在千年前,那時應該在秦漢時期。
蜀地李清早年喪夫,終身守寡不再嫁。
秦帝譽李清為“貞婦”,以表彰其貞節,并為她修建了“懷清臺”。邀請她至都城咸陽安享晚年。而且,特許李清有一支私人武裝。
此后女子守貞節的風氣流傳開來,大儒劉向著有《列女傳》、大儒班昭的《女誡》也因此誕誕生。
但守貞節只是少數人罷了,而且社會的風氣也不怎么提倡這種行為。
秦漢兩代守貞潔的女子加起來不過千人。
“現在怎么變成這樣了?”李文英喃喃自語。
身為一代大儒,他豈能不知這種事情的危害性。
這種風氣一旦流傳開來,將會引起眾多女子模仿。
模仿還只是小事,至少還是自愿的;
李文英怕的是‘被’自愿,以后將會形成一種寡婦必須殉節的風氣。
以后女子不殉節,就是‘不忠’‘不貞’。
或許有的女子受不了外界的輿論,然后主動殉節也說不定。‘
李文英以前沒有聽到這些,或許是只流傳在民間也說不定。
現在的貴族女子還是風氣開放,不守節居多。
不過近年來已經隱隱有一些苗頭了。
短短幾秒鐘的時間,李文英心中閃過無數念頭。
女子投入井中之后,周圍人并沒有救援,臉上也沒有一絲同情,而是在一旁鼓掌。
這些人除了看客以外,其中不乏女子的兄長伯叔等人,他們臉上露出與有榮焉的表情。
這個場面讓李文英有些不寒而栗。
他無法眼睜睜看著這生命死亡,于是踏步上前,喝道:“滾開。”
場上聲音都被大喝聲蓋了過去,所有人的目光定格在李文英身上。
李文英不管這些,他走到井口跟前,凌空將女子攝上來。
女子此時已昏迷過去。
見到李文英將人救了上來,圍觀眾人群情激奮。
女子的家人一副受到極大侮辱的表情,若不是看到李文英表現出神異的能力,恐怕他們早就沖上來將李文英拿下了。
饒是如此,他們的眼神要是能殺人,李文英早就死了千八百回了。
由此可見他們對李文英的怨念有多深。
“你干什么,不要多管閑事。”井邊的官員指著李文英罵道,隨后看向身邊的手下,“把他轟出去。”
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