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文會之上,方明正處于人群關注的中心。
方明的身邊是蔡縣令、萬學正等考官,其他人則是和方明同一批考上童生的讀書人。
按照慣例,這群人算是方明的‘同門’,他們算是萬學正等人的學生。
不管這樣,他們這個標簽算是打上去了。
日后進入官場,在其他人的眼中也是同一派的人。
蔡縣令笑著拍了拍方明的肩膀:“方明啊,你真是給咱濟縣人長臉啊,日后若是考中進士,濟縣人也是與有榮焉啊。”
任期內出現方明這一號人物,對他的政績也是有很大影響。
方明這小子已經掙了兩個文牌坊了。
文牌坊和貞節牌坊一樣,都是了表揚某種功績而建立的。
詩詞的境界分為六境:出縣,達府,鳴州,鎮國,傳天下,驚圣
方明的《春曉》詩出鳴州,所以立下牌坊表彰,再加上是圣前童生,所以又立一座,一共是兩座。
這次去府上考秀才試,說不定還能給濟縣再掙個牌坊過來,那么他這次升官就穩了。
想到這里,蔡縣令拿出一個小匣子,遞給方明:“方明,這是考試的盤纏,爭取再創佳績。”
方明推脫一番,最后還是收了下來。
自己本身家底不充裕,他也不想再讓楊環姐姐操勞了。
而且自己和蔡縣令是互惠互利的關系,雙方倒也不欠啥。
萬學正則送給方明一套筆墨紙硯。
方明是圣前童生,日后成就不可限量,提前打好關系還是很必要的。
見到方明如此受到兩位大人的有待,其他士子或多或少都有些眼紅。
沒辦法,人家方明是圣前童生,不是他們這小小的童生可以比的。
不過,有人就不那么想了,一名士子陰陽怪氣道:
“方大才子,在這重大的日子,為何不即興吟詩一首作為紀念呢?”
在文會之上作詩不像平常一般,平常擁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但在這里總不能一群人等著方明作詩吧。
所以即興作詩也是極為考驗功底的。
此話一出,一些人幸災樂禍看著方明。
方明卻微微一笑,隨后裝模作樣走了幾步。
“筆墨紙硯拿來!”方明說道。
客棧的小二立即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紙筆。
方明才思泉涌,落筆的速度極快。
《濟縣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八句寫下,方明體內的才氣又增大了一截。
眾人粗看沒有什么,但仔細一品卻有無窮的韻味。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好意境,至少是個鳴州之詩。”蔡縣令贊嘆道。
“不對。”萬學正急忙走到方明跟前,伸手拿起書寫詩詞的紙張。
紙張很薄,即使是個嬰兒也能輕松拿起來,但萬學正拿著這張紙仿佛很重一般,腦門都流出了冷汗。
“‘一頁百斤’?這是鎮國之詩啊!!”蔡縣令驚訝道。
圍觀者一陣嘩然,沒想到這輩子還能親眼見到鎮國詩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