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二日,生靈涂炭。這是上天給的啟示。
聯想到太平道的教義,許多人感覺人族可能要亂了。
人族沒了儒家,那豈不是變成禽獸當道的國度了嗎?
……
另一邊,陸離說出國號的一剎那,一個超大的“英”字漂浮在天空的上方。
這是開國時候才有的異象,代表著上天承認,名正言順。
名正言順建國需要合理的儀式,以及國號。
現在國土還不大,所以陸離打算先封一個王,用的制度也是符合王禮的制度,沒有絲毫逾越。
國號名字也不能亂取,國號一般是發家之地或者勢力中心地,或者根據所封爵名定國號,再次就是根據讖語或建國者姓氏定國號。
英華府是蘇州首府,兵家必爭之地,千年名城,現在是太平道勢力的中心。都城隍的祭祀之地便在于此。
所以陸離選擇英華的英來作為國號,之所以不選擇華這兩個字,則是因為在陸離的心里中,這個字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下意識認為現在不適合用這個字。
“英”這個也不錯,其有蓓蕾,精華之意。乃是一個寓意美好的詞語,用來做國號最好不過。
當然,此英國非彼英國,沒有重名的說法。
前者是單字的國號,擁有自己的寓意。后者是音譯中文的詞語,用英這個字只是為了好看一點罷了。陰,印二字亦可以取代這個意思。
立國之后,則是冊封國君。
國君當然是由陸離所選好的曹天化,名號都懶得想了,直接叫做英王。
在萬民面前冊封好王位之后,一切仿佛都名正言順的感覺。
以前就像是一個草臺班子,漫無目的的反賊。
現在擁有自己的國號,以及打著國號的軍隊,仿佛一切都名正言順了一般。
封國號之后,英王曹天化就由李文英等人帶領舉行儀式。
具體的細節陸離不太清楚,反正是李文英他們的事情。
這個世界重大勢,重名正言順,這些形式主義還是要的。
做完禮儀之后,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冊封神靈。
第一個則是冊封都城隍,名號都想好了,一共有兩個分別是“七州護佑都城隍”以及“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
都城隍位加冕的一剎那,王騰變為一個身著朱紅麒麟服,頭戴冠冕的王公形象。身邊是仙鶴,祥龍,瑞氣。顯得十分威武霸氣。
王騰坐在十八匹異獸拉的座駕之上,宣布副手的認命。
都城隍之下除了文武判官以外,還添加了數個分管不同事務的城隍,布政財帛城隍,糧巡道城隍,按察糾察城隍等職務。
這些城隍不掌握具體某個領地,而是掌握職責。
日后干這方面的人都可以祭拜這幾位城隍。
王騰封好城隍的一剎那,天地驟然變色,無數土地城隍都感覺神魂震動,陰土動蕩不安。
轟隆!
眾神腦海中轉來一陣巨響,仿佛有某種事物已然生成。
眾神內視自身,發覺陰土外面連接了無邊廣闊的土地。
土地之上還有其他土地城隍的治所,連綿望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