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在得知刺史那邊這一次沒有打小報告之后,她決定拉他們一把,讓他們跟自己待在一條船上。
桑薇肯定不能跟刺史合作,畢竟差了輩分,她想從當初仙人跳的男主角開始。
這娃當時因為上了女人的當丟了姓名,都有了心理陰影,現在變得很是正人君子。
刺史對于自家兒子能跟勤王府的小世子混在一起也是挺支持的,他希望自己兒子能夠多學學人家,不必跟人家一樣優秀,只是趕上人家一半就行。
桑薇身邊正好缺個跑腿的監工,就把留在了身邊。
說了這么多,還沒具體介紹這第二次措施是什么。
就是在取暖的基礎上,多賺點錢充當軍費。
之前說過這西北也是有煤的,只不過是量很少,而且還冒煙不安全。盡管如此,也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
于是桑薇就想起了第一個世界八九十年代的蜂窩煤以及煤球爐子。
自己是不是可以從這方面出發呢?
把煤塊搗碎捻成粉末,然后再摻上一定比例的黃泥,塑形之后放到爐子里。
這樣做出來的蜂窩煤既抗燒,煙還小,還能取暖,到時候爐子上燒水做飯都沒問題,這簡直是一舉多得呢。
至于爐子,雖說這古代時候鐵器屬于很重要的物資,民間不允許買賣,但對于大西北來說卻沒那么嚴。
宋思勤這邊幾萬精兵給那皇帝看著家門呢,他要是不把武器什么的準備好,等著人家打上門吧。
而且武器每年都有損耗,到底是多少損耗皇帝也不清楚,之前還有個刺史監管著,現在,呵呵。
所以說這皇帝害怕勤王府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之前宋思勤帶人漫山遍野找煤礦的時候,煤礦沒找到,鐵礦卻找到一個。
當時沒有聲張,現在正好。
這也是為什么桑薇跟宋思勤把刺史府拉上船的原因。
而且由刺史府出面跟朝廷要煤,也簡單不少不是嗎?
鐵有了,就說明爐子有了,蜂窩煤做好模具之后,直接就可以生產。
桑薇不是奸商,她想出這個辦法就是為了百姓跟軍隊里邊的士兵,所以價格定的并不高,一個銅板三個煤球就能燒一天。
這西北最冷的天氣也就一個多月,那就只需要三十多個銅板就可以。
別看它便宜就覺得不賺錢,其實賺的不少呢。
這煤是朝廷下派的,黃泥是免費的,就費點模具錢。
而且這煤球不光在西北流行,連蠻子那邊都開始風靡。
沒辦法,那邊比西北還要苦寒,人大多數也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房子,根本就沒辦法盤火炕,你總不能第二年背著個火炕上路吧。
所以爐子跟蜂窩煤在蠻子那邊十分受歡迎。
對于把煤球銷到那邊去桑薇一點異義沒有,用你們的錢裝備我們的武器再來對準你們,這感覺一點不賴呢。
其實一開始沈安民并不知道鐵礦的事情,等到他知道的時候也只能這么滴了,因為他兒子已經把第一批煤球的進項共計幾百兩銀子給帶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