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溪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會到東區的接駁站排隊。
接駁站是合金架橋結構,上下分為三層。最上面一層是VIP通道,最下面一層是貨運專用通道,中間是普通通道。
因為來得早,隊伍不是很長,很快就輪到單小溪。她拿出自己的臨時出入證交給旁邊的守衛檢查。
上大學的時候,單小溪拿的是臨時學生出入證,現在拿的是臨時工作出入證。出入證由正府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印發,幾乎不可能仿制。
守衛是熟練工,看了兩眼就讓單小溪通過了。
安檢之后是消毒。
兩年多了,每天例行消毒步驟,單小溪始終沒有適應消毒氣體的副作用,從消毒室出來總要在通風口緩解幾分鐘。所以她早餐通常不敢吃飽。
過了消毒室就是月臺,在這里排隊等待接駁車。
接駁車每半個小時一趟。一趟能乘坐五十人。全程行駛十分鐘。單小溪買的是月票。月票價格是實習工資的一成左右,不算便宜了。
單小溪坐在老位置,全程望著車窗外面。
兩年多,七百多次看到車窗外面的景象,單小溪至今無法理解為什么是這個樣子。
同一個城市,相鄰的環區,分割......沒錯就是分割......分割兩環區的是萬丈深淵......沒錯就是深淵。
據說這些深淵不是天然的,而是人類的杰作。
這個城市的人,為了阻止外環區的人進入內環區,他們特意挖了一條深不見底的坑。這個坑繞著內環區一圈。它足夠深足夠寬,像地獄的深淵一般無法跨越。
人們戲稱,內三環和外三環,上等人和下等人。下等人永遠做著成為上等人的美夢。
過了接駁站,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人們總是喜歡這樣形容四環和三環的區別。單小溪卻總想跟著問一句“三環的太陽比四環的更溫暖嗎?”
三環的區域劃分比四環復雜很多。
奇跡畫廊位于新銀座購物區的一條小弄里。門庭不像主街道那樣人來人往,有幾分幽靜,有幾分神秘。
縮小版古堡式建筑,墻體外壁貼滿了自然色的馬賽克,集合了現代設計與古樸質感的樓體,處處透露著畫廊的文藝氣質。
畫廊九點半開門營業,現在才八點多一點。
單小溪總是第一個到畫廊。其他同事一般都在九點左右到。
先去工作間把昨天打包好的畫作取出來,然后聯系快遞告訴他們可以提前過來取貨。這幅畫是前天賣出去的,給單小溪的業績又增添了十幾萬。
等待快遞的時間,單小溪拿起工具打掃衛生。她深知作為新人要手腳勤快的道理。
聽到門外有車輛停靠的聲音,單小溪以為是快遞到了,小跑幾步過去開門,但是出現在門外的不是快遞員。
三個月前畫廊新來了一位實習生,名叫蔣依依。她是三環本地人,到今天為止沒有賣出過一幅畫。
門外的人是蔣依依和一名陌生的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子。
單小溪有些驚訝。蔣依依平時都是十點左右才來的。
看到單小溪已經在了,蔣依依和她的朋友臉上也是掩飾不住的驚訝。不過她們裝作漫不經心地從她面前經過,轉身在角落里旁若無人的小聲嘀咕。
“這就是你說的那個人?看著也不怎么樣,她身上穿的有點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