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軒轅啟登基后初次上朝,他頭一次坐在九五至尊的寶座上俯視朝堂,內心卻沒有一絲喜悅,他猶如芒刺在背,如鯁在喉般難受。
因為他的背后,那道垂簾后,坐著一位野心勃勃的輔政太后。
宋丞相緩慢走出,恭敬地朝上一拜,說:“陛下,今年中正定品的中正官不知可有心儀人選了?”
軒轅啟還未開口,身后的人連忙出聲說道:“先帝在時,朝中官員都是吏部直接在世家子弟中銓選入仕,今年依照往年舊例即可。”
朝堂上一片沉默,眾臣面面相覷。
軒轅啟平靜地連眉眼都沒有抬一下,淡定地說:“太后說的是,官員定品照舊例由吏部去辦即可。先帝是盛世明君,一生發政施仁,定下許多仁德國策,爾等延續先帝的仁政去實施即可。”
眾朝臣紛紛說道:“陛下圣明。”
錢懷瑾環顧一圈,見時機成熟,他大步出列,淳厚平靜地聲音在朝堂四周蕩開,“陛下圣明。先帝在時也曾極力推辦國宗學,意廣納天下賢能,沒想到先帝宏圖大志還沒開展便駕鶴西去,臣心中痛惜!陛下和太后即要延續先帝仁政,臣斗膽進諫,中正定品與推舉國宗學皆是為朝堂選拔可用人才的仁政,不如一齊實施,更能體現新帝登基,太后與新帝求賢若渴,冀與眾賢能共治天下,以延續太平盛世之意。”
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連風吹進來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驚擾了眾人。
崔太后猛然皺眉,眼里迸射出許多鋒利的尖刀,刀刀刺中不知天高地厚的錢懷瑾。
太后暗使眼色,一個士族官員怒氣沖沖地站出來反駁,“愚昧庶民大字都不識一個,怎能入仕治世?庶民家世、行狀、學識哪樣能與書香熏陶的士族子弟相提并論。”
錢懷瑾淡淡掃他一眼,心平氣和地說:“九品中正原本就是以才學、人品論品級,從不以家世定高卑。先帝舉兵之初,唯才是舉,哪怕是負侮辱之名、見笑之行的人,只要是有治國用兵的才能皆網羅麾下,因而身邊人才濟濟、能者輩出,才能一舉大敗前朝,初立大魏。先帝胸懷包容天下,是真正治世明君。我等既要延續先帝仁政,又怎么不學習先帝寬仁的胸懷。”
“巧言令色鮮矣人!”
“大人此話差矣,下官只是列舉先帝的偉績,怎么在大人嘴里就成了巧言令色之詞!難道大人對先帝的行跡有別的不同看法?!”
“你!!!你!!!”
軒轅啟大聲說道:“好了,別吵了。既然朝中要選拔人才,自然是要廣納天下有志之士。中正定品就由吏部去辦,國宗學就交由錢大人。太后您覺得這樣安排可好。”
垂簾后的人絲絲抽氣,她強忍著不快說:“哀家只是一個后宮婦人,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陛下心中既已拿定注意,哀家也不便再說什么。”
錢懷瑾恭恭敬敬地躬身作揖道:“太后娘娘圣明。”
軒轅啟說:“傳旨下去,各州郡相繼開辦國宗學,照先帝意思,無論士族、庶民一律免費入學,請各名師大儒教化民間百姓,為大魏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另封錢大人為國子監祭酒。錢大人,希望你不負朝堂的重托。”
“臣領旨。”
“陛下,臣有事要奏。”又一個臣子緩緩走上前來。
“講。”
“先帝生前聽信奸人所言發兵圍剿朝搖,這以過了許久也并為找到朝搖私囤兵器和謀逆的罪行。微臣認為,百姓們可以擁有他們篤信的信仰,朝搖是天下第一仙山,這些年從不涉及朝堂,只行醫救世,在百姓中聲望頗高,當初說朝搖有謀逆之心,現在看來也只是奸人的一面之詞,并無證據。臣斗膽,請陛下恢復朝搖,重建朝搖仙山,請回得道高人,以安定民心。”
崔氏猛地一拍鳳坐,滿頭釵鳳搖搖晃晃地互相碰撞,發出清脆地珠玉鋃鐺聲,“放肆!太平真君是哀家請來的得道高人,劉大人口口聲聲稱太平真君為奸詐之人,莫不是也在心里指責哀家。”
劉大人立馬跪下,戰戰兢兢地說:“下官不敢。”
軒轅啟連忙勸道:“太后多心了,劉大人只是就事論事,太后倒是誅心了。”
崔太后忿忿不平地說:“哀家記得先前有人指認朝搖掌門弟子云孤混入文華閣參與修史,期間肆意修改國史,其不軌之心昭然若揭,怎的到劉大人這里,反倒有責備先帝不仁之意。”
“下官不敢,請太后娘娘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