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知道副將是為了自己好。
“宋將軍,我只是武林衛一個閑職鎮撫使,有些事你和我說了也沒用。”方敬說道。
他大概能夠猜到宋向明想要說什么了。
由于這一次將糧食送來冀州大營,那么對于這個主將當然是要有了解。
紫燕已經查過宋向明了,這個人戎馬大半生,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在北地和突厥正面交鋒。
他沒什么背景,就是從一個底層的小卒靠殺敵積累戰功,一步步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能夠有這個位置,是憑真本事。
也正是因為他有真本事,就算有人看他不順眼,有些時候還得靠他去沖殺。
比如這次,說白了,另外兩路大軍的將軍,都不怎么樣。
他們都是朝中勛貴之后,那些爵位也不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比如鄭國公就是繼承的爵位。
這次朝廷對北征還是很有信心的。
主要是覺得突厥大軍不可能久待,遲早是要返回的。
說不定等到自己這邊大軍剛剛抵達太原城附近,突厥大軍就退去了。
怎么說自己這邊都是三十萬大軍,難道突厥人真想大戰一場不成?
他們都不這么認為,只要字這邊三十萬大軍揮師北上,突厥人退去的肯定的。
那么朝中自然會報大捷了,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想要領兵出征的人太多了,當時在洛陽為此還有過激烈爭斗。
最后鄭國公勝出,得到了元帥之位。
另外左軍將軍是當朝百勝侯,當然也是繼承的爵位。
這兩位雖說都有軍中經歷,但軍事才能只能說是一般。
當年在軍中,他們是有好些勝仗,可那是他們的身份特殊,為了他們,其他配合的將士不知道有多少。
看似大勝,實則損失的兵馬恐怕比敵人還多。
可上報朝廷的時候,很多都隱瞞了,成就了他們的戰功。
這些事,朝廷中的人不是不知道。
只是這些人的關系復雜,都是功勛之后,和皇室都有關系,誰敢出來做這個惡人呢?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宋向明這個右軍將軍了。
宋向明的能力朝廷中自然是認可的。
將他放在右路,也是怕左中兩路真要有什么意外,至少還有一個真正能戰的將軍吧。
原本那些人連宋向明的位置都想爭奪,還好朝廷中的那些官老爺們沒有昏庸到那個地步,堅持讓宋向明出任右軍將軍。
那些沒有當上右軍將軍的功勛后代,他們不大可能將怒火發泄到朝廷那些尚書侍郎啊什么的身上。
這些人往往都是圣上較為信任之人,他們不好出手。
而宋向明就不同了,他沒什么背景沒什么靠山。
他一步步走到現在,從不阿諛奉承,有些話太直更是得罪了不少人。
從這點來說,宋向明和韓森是有些像的。
所以方敬對宋向明倒也是有些敬佩,朝廷中這樣的人屈指可數,能夠遇到,也是一種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