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一交上手,王鶴馬上處于下風,別說是反擊了,連防守都異常困難,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會被一根原本軟綿綿的繩子逼得狼狽不堪。
王鶴覺得手忙腳亂、難以招架,然而在老釣伯心里其實也是非常吃驚,他已經盡了全力了,但是對面這個神奇的小子,往往在最緊要關頭躲開或是用竹桿將繩子架開。
老釣伯將繩槍的功夫施展了約四五分鐘,感到難以為繼,繩子慢慢軟化下來,而王鶴隨著慢慢適應了這種快速的節奏,招架躲閃開始有了章法,偶爾還能反擊一兩下。
正當王鶴玩得高興的時候,老釣伯將繩子一收,停手了。王鶴興奮地道:
“老釣伯,你怎么停了?再來啊,不要停,繼續。”
老釣伯喘著氣生氣地道:
“我、我年紀大了,比不得你們年輕人,我得歇會兒。”
說罷把繩子一扔,回去一屁股坐在竹椅上。
王鶴來了興致,倒不急著走了,拿起暖水瓶續上水,倒了茶水才開口道:
“老釣伯,你剛才這是叫做束濕成棍嗎?繩子能變成棍子一樣硬,又可以像軟劍、像蛇一樣變化攻擊,這在武俠中可是一流高手了。”
老釣伯擺了擺手,喘勻了呼吸后有些奇怪地道:
“你不累嗎?我剛才可是已經使出了全力的。”
王鶴嘻嘻笑道:
“還好,還好。”
王鶴體力充足、氣息悠長,這主要是紅日功的帶來的變化,之所以會疲于應付,主要還是除了和邱建軍有過簡單的對打之外,并沒有什么練武的經歷,缺少臨敵應對的經驗,才會一味地招架,如果是有經驗的練武之人,能有他這樣的身體素質和內功心法,適應對方的節奏之后早就會反擊了。
面對老釣伯的疑問,王鶴表面笑嘻嘻,心里也在總結,略一思考后,意識到自己有點暴斂天物的意思,老釣伯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能持續將繩索維持槍棍的狀態將近五分鐘,說明他的功力深厚,自己在這種重壓之下,能夠支撐這么久,差點把他給累趴,說明自己的潛力相當了得。
王鶴考慮清楚后,和老釣伯商定,他教自己功夫,當自己練會了,便把套寶幡還給他。
在王鶴心里,老釣伯教什么功夫還在其次,主要是要找一個陪練。
商定后,王鶴也不回宿舍了,中午就在老釣伯家繼續蹭飯,下午聽他講解這個名叫“魚龍變”的功夫。
“魚龍變”是老釣伯臨時起的名字,因為王鶴并不是白龍寨男丁,又沒有像陳藿一樣得到寨主的允許,所以沒有辦法將白龍變功夫傳授給他。不過老釣伯有解決的辦法,就是將自己簡化過的白龍變,和這些年琢磨出來的變化,結合在一起叫做“魚龍變”,作為交換條件傳授給王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