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提升不是實力上的,而是在于武道領悟上的,用一些仙家玄妙的說法就是——道行方面提升了!
再簡單一點的說法就是,以前文才只是知道1+1=2,那么現在卻是明白為什么1+1=2了,這種一種本質上的蛻變領悟,對于后續武道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助益。
文才沒有立刻修煉,而是好好地睡了一覺,等到睡醒之后這才開始修煉。
易筋經乃是佛門武學,與只是披著佛門外衣的‘混元擲象功’不同,修煉“易筋經”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要看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習武之念。
這在尋常武者的眼中看來,是一種十分荒謬的情況,可是在佛門卻是有著這種可能。
佛門講究領悟佛法,對于武功只是用來強身健體之用。七十二門絕學并不是佛門一開始就擁有的,而是后世的佛門弟子紛紛創出來的,可是也是講究以佛法化解武學中的戾氣。
相傳當年達摩老祖傳下易筋經后,多位高僧修習,都以走火入魔收場,一時間易筋經成為了禁忌。
直到遇到一位天生癡傻的小和尚,無意間在師父遺物中看到“易筋經”,當做好玩嘗試修煉,卻意外練成這門神功,最終還成為了一代高僧。
在那之后,少林寺才終于明白修煉易筋經的奧秘,可是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少林弟子卻是少之又少。
倒是有著不少的年紀大了的高僧能夠順利的進入這一步,可是到了那種境界的高僧,一心只是鉆研佛法,反而對武功不屑一顧!
文才神魂天生就強大,再加上經歷了諸多的磨礪,神魂強度絕對不遜色于一般的真人。他凝神靜氣,很快就進入了‘坐忘’的狀態,神色不喜不悲,心中一片虛無。
隨著易筋經的總綱在文才的心中閃過,他的身體不自覺的開始動了起來。他微微站起,眼睛緊閉,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
這正是易筋經的第一式——韋馱獻杵!
這一切都是文才身體自然而然的動作,他本身心念仍然是一片虛無,并沒有傳輸任何命令給身體。
十分鐘后,文才的身體再度有了變化。
他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后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
這是易筋經的第二式——橫擔降魔杵!
……
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文才將易筋經十二式修煉了個完全。等他再度睜開眼睛的時候,只感覺渾身說不出的舒坦,仿佛全身內部都洗了一個熱水澡,一股暖洋洋的氣息涌遍全身。
文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感覺身體似乎輕松了許多,仿佛身體的一些桎梏被破開,又宛如身上被搬離了一座大山一般,整個人一下子輕了許多,似乎一躍就可以輕輕的飛上天。
這種感覺十分的不錯,仿佛體內的暗傷都隨之消除了,筋脈更是有著微麻的感覺,無論是韌性還是強度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