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文才擔任京兆尹的這段時間,不單是得罪了皇親國戚——國舅,還得罪了一大批的勛貴——其國公、宋國公、曹國公、襄城侯等人,后面還得罪了皇帝麾下的中立派——武康侯(皇帝沒有將武康侯是暗子的消息傳出,只是說他勾結安家謀取私利),最后更是連三大皇商都給得罪了(安家的滅亡讓不少商人兔死狐悲)。
尤其是三大皇商,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個人,還代表著一大群的勛貴、文官和門派等中立勢力。
不盤算不知道,一盤算下來別說是文才本人,就連皇帝和曹達華也是被嚇得夠嗆,決定讓文才前往西南避避風頭也好!
雖然這些都不是太大的事情,可是短時間要是起了波浪,就連皇帝都會感到有些棘手。
最重要的是皇帝認為,要是繼續讓文才擔任京兆尹,還不知道會搞出什么樣的事情出來。
現在北伐在即,皇帝需要的是穩定!
大棒過后,自然就是甜棗了……
好在皇帝也不是一個鳥盡弓藏的人,不僅同意了文才調任西南的命令,更是任命文才為西南二十萬大軍的副帥,并且將京城附近的神機營調到他的麾下。
這么一來,文才的這個副帥就是大大的不同了!
副帥這個名稱聽起來不錯,在軍隊中是二把手。
可是真正論起來,副帥的實際權利還不如下面各軍的將領。不過副帥要是有了直屬的軍隊,有著大義和實力在手,那就不是簡單的副帥了,甚至可以和主帥一爭長短。
大夏軍中,主帥對于副帥也是沒有直接命令的權利,副帥也有著直接上書皇帝的權利。兩人在軍中相互牽制,這也是朝廷制衡軍中大將的手段之一。
這次皇帝將神機營調到文才的麾下,不僅是補償文才,未嘗沒有讓文才前往西南軍中制衡的因素。
倒不是皇帝不相信西南軍的主將,能夠統帥西南二十萬大軍,主將自然是皇帝的心腹。只是大軍北伐在家,一切都以穩妥為主!
這點夏棣做的很好,雖然給予麾下眾將足夠的信任,但是同時也保證了諸將即使想要造反也沒有成功的可能。
從源頭上泯滅了反叛的希望!
文才接到調令后,帶著程采玉和小玲,還有著擴編為一百零八人的赤甲箭隊離開了京城,前往神機營軍營。
他臨走的時候,除了神侯府的人之外,沒有任何人前來送行,甚至不少人在暗暗地慶祝。他們的心中都將文才當做了喪門星,現在這個瘟神離開大家都是恨不得慶祝一番。
京城這么多年來都沒有發生什么大事,可是文才擔任京兆尹不過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發生了那么多的事情。
不怪乎這些人將文才視作瘟神!
對于那些高層的人來說,底下老百姓的死活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事關自身,哪怕只是暫時的關押圈禁乃至于禁足,都是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