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過去了三日,西南大軍還在收拾戰場上的尸體和各種東西,另外還包括將消息傳出去。自然,所有的消息包括西南大軍遇襲和江源戰死的情況第一時間送到了京城。
大軍不可一日無帥,哪怕文才這個副帥可以暫時兼著,但是朝廷上還是需要盡快安排一個主帥。
哪怕這個主帥只是一個擺設,也是需要有的!
大戰過后,文才在西南軍中的聲望如日中天,無論朝廷派遣誰來擔任主帥,都無法與文才比擬。
而且西南軍一向不被朝廷重視,里面的盤根錯節勢力較少。要是換做九邊之軍,哪怕文才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也無法逃脫各個軍功勛貴的掣肘。
說句難聽點的,九邊之軍幾乎都已經成為了軍功勛貴的私軍,之所以沒有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還是因為當今皇帝壓得住這些軍功勛貴,那些軍功勛貴一個個也都是忠心耿耿。
忠心是一回事,可是利益又是另外一回事。
皇帝可以插手九邊之軍,但是其他人要是敢動這塊肥肉,就是跟大部分的軍功勛貴不對付。
哪怕是軍功勛貴內部,也早就劃分好了各自的利益,輕易不得越位。
這也是文才想要到西南軍的緣故,因為九邊根本沒有他發揮的余地。哪怕是他這樣的軍功勛貴后裔,按照潛規矩來說也只能夠在錦袍衛內插手,不得將手伸到九邊之軍中。
同樣的,那些軍功勛貴也不得插手錦袍衛,因為錦袍衛默許了是忠義侯府的基本盤。
誰要是插手了,那就是跟忠義侯府勢不兩立!
不過文才要是得到了西南軍,那些軍功勛貴雖然羨慕但不會嫉妒,反而會歡迎文才的加入。
不僅是因為文才本身就是他們的一份子,更是因為這會讓軍功勛貴的勢力又擴大了一截,換來的只是軍功勛貴內部又多了一家頂級世家。
如今的這些軍功勛貴世家都是第一、第二輩,腦袋十分的清醒,知道拉攏好過于斗爭,只要這個盤子被做的越來越大,他們所獲得的好處也是越來越大!
相信不久之后,各個軍功勛貴的示好、拉攏書信將絡繹不絕。
………………
北方。
草原是大夏朝最大的敵人,這也是夏棣一直想要北伐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一次的北伐夏棣都是十分的小心,因為他深知草原上那些家伙的厲害,因此做出的準備都是十分的充足。
可是每一次草原人面對數量龐大的夏軍,總是不正面交鋒,打著游擊戰,靠著草原上廣袤的天地和惡劣的環境拖垮夏軍,繼而大敗夏軍。
夏棣跟草原大軍交手多年,自然深知這點,除了做了萬全的準備之外,情緒上也是十分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