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題材是網絡電影的一大類別,而且《興安嶺獵人傳說》不是爆了么?拿了兩千多萬分成,大家眼紅跟風唄。”
“還有別的么?”
“別的我插不上手了,你要真有心,明天跟我到公司看看?”
“可以。”
當晚,戴涵在酒店住下,徹夜長談,惺惺相惜,幾乎就要抵足而眠。
…………
關于網絡電影,很多人覺得和院線電影天生相沖。
并不。
那些影視大鱷恨的不是網絡電影,而是恨自己沒掌握大平臺。換句話說,抵制網絡電影的不是制片方,而是院線。
像迪士尼,自己掌握著流媒體平臺,為了討好會員,干出讓《黑寡婦》在院線和流媒體同時上映的破事。
甚至皮克斯新作《夏日友晴天》,直接放棄了北美院線,只在流媒體上映。
在國內,目前網絡電影遠遠干不過院線,但成長勢頭迅猛,每年瓜分的市場份額都在增加。也養活了一大批專做網大、網劇的公司,以及一大批攀不上資本的苦逼演員。
我們經常在網大里看到熟悉的面孔,樊少皇、錢小豪、元華、徐少強……這些過氣的老牌港星,兩頭沒戲拍,只能在網大里發揮余熱。
網大也愛找他們,便宜,臉熟,能提升逼格。觀眾點開,看見一張熟臉,總比看那些不認識的網紅演員要親切。
次日,紅狐貍影視公司。
莊周以逍遙游老板的身份拜訪,對方老板親自接待,此人姓莫,三十多歲,和善中透著精干。
“莊總還不到三十歲吧,真是年輕有為!”
“您謙虛,我才剛剛起步,不像您早闖出一番事業了。”
商業互吹了幾句,莫老板步入正題:“聽說你要以特效入股,與我們合作?”
“不錯,我們公司資金、資源有限,做不了院線電影,覺得網大比較合適。正好有戴涵的關系,您又是業界前輩,特來求教。”
“不敢當不敢當!”
莫老板笑了笑,道:“不瞞你說,我們每部電影的經費在50萬-300萬。用不用特效視題材而定,有的可能幾萬塊,有的幾十萬,最多的一次花了150萬,占了投資的二分之一。
當然我運氣好,那片子爆了,沒有賠錢。
現在境況差了,輕易不敢開A級制作,小打小鬧賺些小錢,先把這口氣喘過來……”
“是,穩扎穩打才好。”
莊周點頭應和,曉得對方肯定有下文,果然又聽:“但我這人天性好賭,之前進軍院線就是一次賭博,輸了我認。
這次莊總親自登門,貴方的實力我非常認可,B站我也是六級號咧……用特效費投資的方式,我能接受,只不知你有什么具體建議?”
“好說!網大這東西,要么賣劇情,要么賣特效,要么賣美色。搞劇情太麻煩,發揮我的長處,做一部主打怪獸的電影。”
莊周早有腹稿,道:“探險類的如何?一幫人跑到孤島、叢林、沙漠中探險,當地流傳著古老傳說,什么大蟒、大鱷、大蜈蚣啊,一個個作死,然后被吃掉。再弄一伙反派,最后剩下大胸的女主角存活……”
“哈哈!”
莫老板大樂:“佩服佩服,你是把電影類型玩透了。”
“哎,明明是他們拍的太套路!”
怪獸片,也是網大的主流類型。隨口就有《長白山天池水怪》《狂暴大蜈蚣》《殺出侏羅紀》等等……
通常套路是:開局讓怪獸露一下臉,因為要6分鐘吸引觀眾。
然后就開始水劇情,男男女女,正派反派,滿盆狗血,中段再讓怪獸露一下,結尾再露一下,然后就OK。
莫老板很贊同這個想法,叫人拿來一個劇本,道:“這是以前收的,還沒運作,倒可以試試。”
莊周一看名字,叫《蛇王》。
粗略翻了翻,談不上精彩或爛,就是平庸。這種劇情,配上自己的特效,肯定能賺,但他一向喜歡站著掙錢……
…………
五分鐘后,會議室。
紅狐貍所有創作骨干皆在,戴涵也在。
莫老板先介紹,道:“這位是逍遙游的莊總,今天特意來洽談項目,就是這部《蛇王》。找你們過來,是快速的頭腦風暴一下,看劇情如何改動,變得更有吸引力一些。”
他點了個人,給大家講講《蛇王》的劇情。
一家雜志社的幾個編輯,深入叢林拍攝素材,遭遇毒蛇追擊,被一位神秘老人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