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連戰連捷震驚東南,現在大家都盼著坐鎮東南的趙樞想想辦法,
可趙樞依然巋然不動。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位肅王是慫了。
軍情似火,此人還在等候,一看就是官家的親兒子,果然是慫病入骨。
眾多的求救信雪片般飛來,尤其是江寧知府王漢之更是每天都送來求救信,督促趙樞移駐江寧府督軍,可趙樞依然不為所動。
打仗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了解一下敵人的具體情況,
跑得快不一定能得到大新聞,歷史上的方臘肯定跟小說里的不一樣,他也跟因地制宜好好想個對付的方法。
經過這些天的研究,趙樞對單純從軍事上消滅方臘已經有了自信。
他了解到,方臘犯了一個戰略上的巨大失誤——他的軍事思想比較保守古樸,還是選擇步步為營,在占據睦州之后方臘開始就地經營發展站立基礎的政權,然后一邊威脅杭州,一邊占據西邊的戰略要地歙州。
如果方臘指揮的是宋軍,在河北迎戰遼國金國的入侵,這樣戰術還算有點可取之處。
可他是起義軍,沒有足夠的兵員和戰略腹地,也沒有放手發動群眾,這樣一邊威脅東邊的杭州,一邊主動西邊歙州的打法等于直接擺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
雖然趙樞不懂打仗,但他也知道農民軍在初期最厲害的戰術是像后世李自成那樣開糧倉招饑民,趁官軍反應過來之前抓緊開始靈活的游擊作戰。
你這么一座座城慢慢占,還分散兵力,這不就是等著大宋慢慢集結兵力,最后跟你主力決戰嗎?
宋軍雖然魚,但也是相對的。
在何灌和韓世忠的操練下,宋軍已經展現出了不錯的精神風貌,不敢說跟未來金兵的主力鐵騎在平原上硬碰硬,但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已經深入人心,冷兵器時代,這已經是作戰的基礎和靈魂,足夠解決很多的事情。
而且,楊寅新這個兵馬都監出事,趙樞借著這個油頭拔出蘿卜帶出泥,又順勢抄了好多人家。
這些人家確定是沒有造反,但他們跟楊寅新過從甚密,還有跟楊寅新是姻親之家,自然都要列入打擊對象。
這些人借著楊寅新和其他大小官員的照拂盡情貪墨各種物資,還壟斷官市,販賣私鹽,賺得盆滿缽滿。
以前這種事自然是沒人管,可現在楊寅新成了這副模樣,他的舊日好友,通判李潤豐迅速發威,直接將他們通通舉報,又讓趙樞狠狠發了一筆血財。
趙樞投桃報李,奏請以李潤豐提點淮南東路刑獄,繼續痛擊之前的朋友。
李潤豐之前跟洪中孚一直不對付,這會兒卻跟洪中孚合作親密無間,非常默契。
他多年一直混在揚州通判這個位置上,這次只是出賣了自己的老朋友就混上了提點一路刑獄,李潤豐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果然,人的成功不只是要靠個人的奮斗,更要在歷史大潮中學會站隊,勇立潮頭。
之前趙樞給眾多官員幾天的時間想辦法,逼他們自己拿出些手段,而大宋朝這些鬼才官員為了避免自己被劃歸反賊,也都只好群策群力,開始積極想辦法,肉眼可見一股好起來的趨勢。
繼續,本王很喜歡。
李潤豐的建議是招安。
盡管現在方臘占據上風,但大宋朝內戰內行的名聲在外,當官的待遇又這么好,只要許諾給方臘高官厚祿,方臘一定會倒戈來投。
到時候再讓方臘帶人去征剿宋江、打西夏等等,讓他手下那些精兵猛將挨個死在戰場上,豈不美哉?
好家伙,你就是施耐庵?
做壞事不是不行,但最好別說出來,不然本王很難辦啊。
洪中孚的主意則貼近一點現實,
他建議抓緊按照大宋理論上的招工待遇把禁軍招滿,趁著方臘擺出這個兩頭重中間弱的一字長蛇陣,直接率軍直撲敵人的老巢睦州,解決眼下的重重問題——要跟人談條件,也得先把人打一頓再說。
這也跟江寧知府王漢之的思路不謀而合。
趙樞和幾位幕僚思考一陣,決定采用洪中孚的思路,抓緊在揚州爆兵。
一開始趙樞還擔心一個月500錢、兩斗半米和幾匹布的待遇不太好招工,
可事實證明,公家的單位只要稍微當個人,哪怕條件差一點,也會有不少人爭先恐后地報名。
淮南東路雖然繁華,可依舊有不少衣食無著之人,
趙樞前一陣子賞罰分明,這名聲已經在士兵和他們的家屬之中傳開,剿方臘這差事看起來并不危險,大家也愿意為趙樞效力,混口飯吃。
除了從民間募兵,趙樞還把目光盯上了廂軍。
廂軍毫無戰斗力,處于所有鄙視鏈的最下層,
可這主要是因為廂軍疏于訓練,而且待遇更差,《水滸傳》里廂軍可是有林沖這樣的高手,要是能選拔一個半個,基本可以說是帶活了大宋現在的局面。
兵員一點點暴起,趙樞對未來更充滿了信心,他放出話來,過幾天就要南下,方臘要是不投降,等待他的就是滅亡。
只是他說出這話的時候,韓世忠的表情略略有些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