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希望我們日后的交往能一切順利。”趙樞非常平靜,似乎在說一件跟自己沒什么關系的事。
·
蒲家奴喜滋滋地回去尋找斜也,將此事原原本本說給此人。
趙樞的態度如此古怪,完顏斜也怎么也不相信他是撻懶口中那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且品行高潔如雪的好人。
但就算不信他又能如何?
現在宋軍步步為營,金軍被壓縮地非常厲害,決戰如果再敗那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斜也也不得不接受了趙樞的提議。
他派人去跟趙樞交涉,要求先送一部分銀錢表達誠意。
趙樞懶得理他,直接給金國下達最后通牒。
“你們老老實實跑,現在還能說是兩國友好,遵照當年的盟約退出云州。
若是不走,那大軍直接齊頭并進,如果你覺得你比完顏宗翰和婁室還要能打,我們不妨試試看。”
趙樞的老辣讓斜也也頗為畏懼。
他知道現在在云州待著早晚是被活活困死的下場,也只能給趙樞修書一封,表示金國遵守盟約讓出云州,這是給了大宋天大的面子,希望趙樞不要食言而肥,抓緊執行那個馬子充計劃。
終于,在宣和五年的四月底,斜也、蒲家奴率領大軍走野狐嶺向西北出發,成群的契丹人早就不愿受金人的統治,紛紛脫離軍隊逃走,讓斜也手下的甚至一度必須用讓騎兵下馬運糧,這才終于離開了云州。
而蔚州等地駐扎的零星金軍早就被方臘手下挨個誅滅,自大唐一直流落在外的云州諸地終于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勢力范圍之中。
消息傳回開封,趙佶喜極而泣,蔡京喜極而泣,所有的開封百姓也喜極而泣。
大宋從來不曾擁有過燕云,但燕云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白月光。
白登山在那里,桑干河在那里,長城也在那里。
那里留下了無數的英雄傳說和奇妙故事,宋人一直也只能從故事中揣摩那個偉大的所在。
而現在,他們終于能驕傲地挺起胸膛,登上長城,登上白登山,看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整個開封都以趙樞為榮,趙佶也是如此。
這天早朝,說起收復燕云的大事,趙佶故意將話題轉移到了前朝的功業上。
說起文治武功的唐太宗,趙佶裝模作樣地呵呵一笑,目光輕飄飄地投向春風得意的秦檜:
“朕覽群史,唐太宗除亂比湯武、致治幾成康,可謂賢君矣。然夸大而好名,雖聽言納諫,然不若漢文帝之至誠也。
人君惟至誠臨下,何患治道之不成哉?”
秦檜聞弦知雅意,義正辭嚴的道:
“文帝雖至誠而少學,太宗雖問學而未誠,猶可以揚名于后。
今陛下至誠、問學度越二君,則堯舜三代何遠之有!”
他一邊說,一邊觀察趙佶的面色,見趙佶果然龍顏大悅,立刻打蛇隨棍上。
“陛下功高三皇,德蓋五帝,今大業之隆,遠邁漢唐,何不登臨泰山,昭告四海,拜祭天地,以謝神明庇佑,彰陛下文治武功。”
群臣早就知道趙佶好大喜功,對泰山封禪一直念念不忘。
此刻收復燕云,時機終于成熟,也紛紛拜倒在地:
“懇請陛下,封禪泰山!”
趙佶哈哈大笑,甚至忘記了自己應該謙虛一番。
他得意地道:
“封禪大典就由曹仙姑主持,朕要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宋的功業!”